紐約大學台裔美籍學生導演傅惟晨從小展現對電影的熱愛,多部執導作品在國際電影節發光。 圖/傅惟晨提供 |
傅惟晨出生在台灣,三歲與家人一起搬到美國加州定居。電影是傅惟晨認識美國的重要管道,在電影裡她看見了文化差異與衝突。除了從小開始接觸電影,對藝術的熱愛也促使她走入電影世界。她也提到,父母非常鼓勵她去完成所愛的事物,並給予最大的支持,父母曾告訴她:「只要妳活的快樂,做什麼都好。」因為媽媽大力向朋友推薦作品的價值,她才能在募資網站「印地哥哥(Indiegogo)」上順利籌得今年拍攝經費約3萬美元(約新台幣100萬元)。
因為大學時期就讀電影相關科系,在實作經驗中更加堅定自己對電影的熱愛。畢業後她到《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工作數年,期間更加確立自己未來想要拍電影,便毅然辭去工作,回到校園攻讀研究所。她表示:「其實在美國不一定要讀研究所才可以拍電影,但學校能推動你去拍更多電影,學習有關電影的各個項目,像寫腳本、聲音、拍攝技術等,更能打穩基底。」她強調,在學校也找到興趣相同的摯友。
傅惟晨的新電影《世界小姐(Miss World)》14日開拍,將於8月底完成後製工作,再到各影展參展。故事講述一名年約30的女子回到故鄉台灣,向即將入獄的父親道別。她表示,這次有些演員堅持不收片酬,純粹被故事吸引而來幫忙。當談到學生導演的成就,她提到,每次拍電影不是期待成功,而是更進步,「儘管只是多試一個鏡位,或在溝通上更成功,都會讓團隊在每次拍攝中更親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