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研究室主要分析不同鳥類和老鼠的叫聲,統計科學系教授大衛‧當森(David Dunson)指出,為了確定老鼠的發聲是有固定音節,而非隨機音符所組成,於是測試數個設計情境。之後發現老鼠用以溝通的超音波會因為面臨區域防衛、社交溝通或吸引異性等不同情境,產生不同的序列與長度,便以老鼠為理想模型,展開後續研究。
當公老鼠聞到母老鼠尿液味道時,會先發出複雜且極高頻率的求偶訊號,母老鼠接近後,訊號才會轉為柔和簡單,以省下進行交配的精力。統計科學博士後研究員喬納森‧齊保特(Jonathan Chabout)表示:「我們放慢老鼠發出的聲音,發現其複雜程度有如鳥類,於是運用高階演算軟體『矩陣實驗室(Matrix Laboratory, MATLAB)』偵測、紀錄、並分析各種音程。」
生物神經科學系副教授埃里希‧賈維斯(Erich Jarvis)補充,研究的困難在於分類聲音並找到共通處。他們在統計系的協助下,紀錄老鼠於各式情境下的發聲,又因老鼠發聲在求偶情境中最長,比起其他情境更容易做系統性的統計分析。
科學家們相信,未來除了探索鼠腦反應不同頻率聲音的區域,也將分析各種聲音的產生機制,以此為模型,用於改善人類的溝通或言語障礙疾病,如自閉症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