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9日 星期四

鐵路藝文祭 居民護家園反東移

迫遷居民訴說自己的故事,並表示這些房子不只是他們用一輩子掙來的財產,更是珍貴的歷史記憶。圖/林怡儂攝

 【記者丁敦蓉台南報導】「噹、噹、噹」火車號誌聲是台南市北區開元里居民最熟悉的聲音,然而,此處有407戶住家因為台南鐵路地下化東移政策面臨迫遷命運。主辦人、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系學生吳昀慶因而發起「台南鐵支路藝文祭」,盼藉鐵路沿線導覽及播映紀錄片,喚起眾人對南鐵爭議的重視。

 靜謐的村里與鐵路相鄰,整齊的透天厝比鄰而居,火車經過時還能感受到地面微微的震動。「這是居民最熟悉的生活環境,如今卻要被拆遷。」吳昀慶帶領民眾穿梭巷里,訴說著居民的故事。在此區,不少住家門前貼著「反東移」字樣的貼紙。吳昀慶解釋,居民原以為鐵路地下化能改善噪音問題,沒想到熟悉的家園卻將因此化為烏有,美夢最終化成一場夢魘。

 導覽途中,也有居民上前吐露心聲。許多上年紀的長輩經歷過動盪的戰爭,幾十年前帶著香火來到台灣落地生根,現在卻又被迫搬離穩定的環境,語氣不時透露心酸與無奈。

 此外,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與影像維護所學生翁倩文也將歷時三年的南鐵抗爭活動剪輯成長達一小時的紀錄片。影片前半部交叉比對「反台南鐵路東移自救會」與官員的說法,凸顯南鐵議題的矛盾點;後半部則聚焦於抗議的現場畫面。她提到,主流媒體常混淆抗爭焦點,她希望藉由剪輯手法告訴觀眾南鐵事件的衝突原因。

 「我發現這樣的土地政策中,只剩下數字,並沒有人的存在。」從小便在鐵路沿線長大的吳昀慶表示,南鐵事件中,政府人員過於仰賴都市計畫及土地徵收等工程專業,卻忽略人們生活中的空間記憶與情感。他也提到,雖然他們家是鐵路地下化的受益戶,但他認為不能忽視這群擁有共同生活軌跡的迫遷鄰居,因此想藉活動讓更多人瞭解鐵路沿線居民的故事。

 「市民對政策向來都是順從,對自己身處城市並沒有一個想像。」成大化學工程系學生鄭師豪參加抗爭活動時,發現台灣人心中的「進步城市」藍圖過於一致。他認為,民眾應全面瞭解政策的癥結點,才能留下每個城市獨有的面貌。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