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新聞加值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新聞加值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6月16日 星期二

【追蹤報導】國道收費員的追蹤與回顧




2014.11.28 九合一大選前一天 國道收費員自救會成員攀上國道ETC門架,將自己以鐵鍊拴在高架橋,並進行絕食抗議,要求交通部對年資補償及工作安置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黃威凱/攝


曾經轟動一時的國道收費員抗爭事件,你還記得嗎?

一年多過去了,網路上對於持續至今的抗爭事件眾說紛紜,有人說「約聘制人員」白紙黑字的規則定得清清楚楚,認為國道收費員不是「走投無路」而是「有路不走」;也有人說這些在國道服務數十年的收費員,只求《勞基法》的基本要求。遠通電收、政府機關及收費員自救會…...各方論點的文字遊戲讓民眾無所適從。
2015年的現在,大學報為您一路追蹤「國道收費員到底在爭什麼」。帶您從抗爭時間軸、訴求懶人包以及國道收費員相關人士訪談,了解國道收費員一路的堅持!


網站連結:
http://unewspage07.wix.com/sports-website


【來去鄉下住一晚】青年回鄉優勢多 共創農業新願景


由一群政大生創建的「卡維蘭」團隊,利用網路行銷幫助山區弱勢果農脫離中盤商剝削,改善部落經濟。
圖/宋修亞提供
 「現在偏鄉地區最無奈的就是隔代教養,不是大家願意,是迫於無奈。農村現象:年輕人需到外面打拼。」屏東可可農賴錫賢一語道盡青年離鄉的哀愁。


 「我一直希望我的子女或有些人願意學農,而我的強項是茶,如果有人願意,我真的很願意教導他們。」坪林茶農王有里說,許多有心學習的青年,一聽說農忙時必須一天一夜不睡覺,便沒人敢再來。
  
我們前期訪問了小農賴錫賢、王有里及鄭生旺,發現台灣農村勞力老化嚴重,而資歷豐富的他們迫切希望,有年輕人願意回來、繼承對這片土地的感動。近年國內吹起一股青年回鄉的風潮,年輕人憑著革新的熱忱,渴望運用自身專業技術發展農業,為地方產業加值。

2015年6月15日 星期一

【來去鄉下住一晚】 鄭生旺 有機之旅不期而芋



製作/新知版編輯團隊:王湘婷、張方慈、廖庭儀、羅令婕、楊思敏、顏紹裘、張憲巧

【追蹤專題】一窺Live House法規爭議

 台中「阿拉夜店」在2012年因火舞表演釀成火災,奪去9條生命。這場大火燃起社會關注,更延燒到全台的PUB和Live House,各地政府頻繁稽查其消防設備和安檢措施,掀起Live House存在已久的營業、建築登記爭議及不合時宜的消防法規問題。2012年6月,Live House「地下社會」歇業,更是讓業者風聲鶴唳、樂迷無聲嘆息,Live House面臨到的嚴峻考驗浮上檯面,卻仍舊無解。

 三年過去,台北市長柯文哲曾經承諾上任三個月內會解決Live House的問題,原先提出要多增設Live house,但後來說明要先解決眼前問題。但政府所認知的問題點到底為何?採取的行動是否能夠幫助Live house甚至音樂產業發展?業者和樂團方面又如何看?

2015年6月14日 星期日

【健康小當家】迎接夏日:破解冰品大秘辛

室外高達攝氏30幾度,柏油路被太陽曬得冒煙,任何人都拒絕不了沁涼的飲料和消暑的冰品。但是在暢快解熱後,你確定剛剛吃下去的飲冰品是合格的嗎?是否含有不健康的添加物?吃冰到底會不會影響健康呢?

【凌晨三點半】數位轉型非唯一出路 小雜誌做出「紙」感

 雜誌業界曾有人說:「要害一個人就叫他去辦一本雜誌。」《天下雜誌》特約記者、資深媒體人黃哲斌曾在臉書針對新創雜誌撰文分享,表示雜誌編採、發行、行銷、廣告各個環節緊緊相扣,營收與通路需周全考慮之外,背後更需要資金支持,「無論如何,若無萬全準備,千萬要做好燒錢準備。」

 現今台灣雜誌產業呈現衰退趨勢,種種數據顯示台灣人已漸漸不再翻閱雜誌,銷量下滑自不待言,不論讀者、廣告商都開始一一拋棄紙本雜誌,「辦雜誌」顯得難上加難。

2015年6月13日 星期六

【健康小當家】破除雞隻兩大迷思 讓你安心吃雞!

  雞排、炸雞塊、雞腿,你有多愛吃雞肉呢?根據農委會102年糧食供需年報,台灣人每人平均每年雞肉消費量高達30公斤,雞肉是我們餐桌上常見的佳餚,但你又對雞隻了解多少呢?玩玩小遊戲,來測試你有多了解雞隻知識吧!

2015年6月12日 星期五

【One Tenth Daily】打開特教之門:不再誤解自閉與學障

 近年台灣特殊教育的學生人數不斷攀升,造成在求學歷程中多少會遇到有特殊需求的同學,該如何解讀他們的行為?One Tenth Daily團隊本次以特殊教育為議題,為大家帶來自閉症類群障礙與學習障礙的簡介與特徵,讓大家對特殊教育有不同的認識,完整專題內容請造訪:One Tenth Daily
以下先與讀者分享亞斯伯格學生─H的專訪。

2015年6月7日 星期日

【凌晨三點半】突破職場男性導向 女攝影入行添新視角

 肩上扛著大型攝影機,各電視台的攝影大哥兩腳站開,手肘撞手肘互不相讓,只為了搶到最佳畫面。在這群體格壯碩的攝影記者中,卻看見一位女性的身影,試圖以柔軟身段穿過縫隙,擠到最前方。西元2005年10月,年代新聞台以較低的薪資錄用一群女攝影記者。她們有不輸男人的氣魄與膽識,以熱誠與技術做出受人賞識的新聞作品。

2015年5月24日 星期日

【來去鄉下住一晚】 茶農王有里 有機茶香傳坪林



::點擊封面左下角觀賞下鄉小紀錄片::

台灣茶聲名遠播,品質在國際評價中首屈一指。
你知道這樣優質的茶葉,茶農們是如何日夜未眠趕製出來的嗎?

有別於一般噴灑農藥的種植方式,王有里使用無為而治的有機栽種,讓茶葉喝起來更健康,也間接營造了昆蟲與小動物們樂園。

有機茶這樣好,如何喝的到?
看看手中的手搖杯,你知道平常喝的茶從哪裡來嗎?
混茶一定很糟糕嗎?
所有你想知道的都在【茶葉Q&A】
一解你對茶葉的所有困惑!

製作/新知版編輯團隊:王湘婷、張方慈、廖庭儀、楊思敏、羅令婕、顏紹裘、張憲巧

2015年5月17日 星期日

【凌晨三點半】臨場應變拍攝 關鍵畫面見證歷史

 我們平常在報章雜誌、電視或網路上看到的新聞照片難以計數,這些珍貴的畫面卻非唾手可得。為了探究真相、捕捉關鍵時刻的畫面,站在第一線的攝影記者扛著沉重器材、辛勤奔走各地,讓我們不需親臨現場便可見證實況,並透過鏡頭延伸了閱聽人的視野。然而,近年科技飛躍發展,人人都能成為記者,用手機拍下關鍵現場畫面,那麼攝影記者的價值何在?

2015年5月16日 星期六

【凌晨三點半】資質大考驗!你也能成為攝影記者嗎?

 對紀實攝影有興趣、有熱誠?你也能成為攝影記者嗎?但擔任攝影記者可不是一件易事。

 攝影記者拍攝時常常會遇到種種阻撓,不單需要臨機應變、冷靜思考且敏銳觀察,還要在善惡是非、真假難辨的謎團中保持明亮雙眼,記錄真實畫面。莊宗達是《蘋果日報》財經組的攝影記者,一起來看看他認為攝影記者需要具備什麼能力:

2015年4月26日 星期日

【凌晨三點半】外派記者「尤」印度 勇闖當地探全貌

 有一種記者,需要離鄉背井去採訪;有一種記者,除了家事國事,還要知天下事;有一種記者,他們需要走入另一種文化世界裡,進而用筆再現他們的觀察。凌晨三點半,身處另一個時區的他們可能依然醒著,甚至奔走於重要的新聞現場中,為故鄉讀者帶來即時的報導。本期企畫從尤芷薇的故事,帶大家走進駐外記者的生活,了解他們的日常工作與收穫。

2015年4月21日 星期二

【你好嗎】台藝大,你好嗎?



躁動不安的氣息


 兩層樓高的舊式平房,白漆脫落的矮牆露出磚瓦,粉紅色花蕾翻過斑駁的牆頭,和每個路過的行人耳語著不為人知的秘密。與台灣藝術大學為鄰,這裡是緊臨校園的板橋浮洲里老社區。

2015年4月12日 星期日

【One Tenth Daily】Project 1 回饋鄉里 棒球農夫─張志強

 
 圖/截自運動視界網站


 36歲,在一般人眼中,是仍然大有可為的壯年。但是,在棒球的職場上,36歲的張志強只能被稱為老將,屆臨退休。當統一獅球團願意再與他續約一年之際,他卻自請退休。是什麼原因,讓張志強毅然決然提出退休?讓我們一同來看看棒球農夫─張志強的故事。

【職話實說】第一彈:你不可不知道的空服員

說到空服員‬你想到什麼?
美女、高薪、環遊世界、停不完的豔遇?
但你知道,現在空服員還有分派遣跟正職嗎?
其實空服員的工作環境很傷嗎?
空服員真的都要靠外表嗎?
本週「職話實說‬」帶你跨越國境,邀請多名現役空服員與我們分享他們的故事。
職話實說,今夜坦誠相見。




製作/國際版編輯團隊:蔡昀知、林建儒、王子文、杜宜芳、王昱文、林殷敏、高藝榛

【凌晨三點半】記者,寫不進報導裡的心聲

 新聞描寫真實故事,但真實往往超出了新聞內容,只有記者才能直接感受到真正的震撼。採訪是工作的一部分,但記者很難完全客觀看待,因為所見所聞接觸到的都是活生生的人事物,很難不被受訪者的心情牽動,也都希望自己的新聞可以為他們帶來改變。記者的報導讓大眾看到新消息,不過,報導對記者來說又是什麼?

2015年4月10日 星期五

2015年4月9日 星期四

【我的父母20歲】你知道爸媽怎麼瘋學運嗎?

 去年的太陽花學運,你有沒有參一咖?你知道自己的老爸、老媽或許曾是學生運動的一份子嗎?20年前,台灣爆發野百合學運,帶領台灣進一步邁向民主。但當時沒有手機、沒有行動網路,卻有超過6千人聚集在中正紀念堂,到底是怎麼辦到的呢?

2015年4月8日 星期三

【健康小當家】ㄋㄟㄋㄟ知識補給站:鮮奶怎麼挑?

小當家的鮮乳玉米濃湯食譜!文中也有教學哦!
 
 小知識──如何挑選新鮮牛乳?
 便利商店、超級市場量販店的鮮乳琳瑯滿目,在眾多品牌中要如何選擇呢?到底怎樣的鮮乳品質才是最好的?大學報特別訪問美國康乃爾大學動物營養學博士、愛加倍乳業諮詢顧問陳淵國,讓他告訴大家平常我們忽略的鮮乳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