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攝影專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攝影專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6月5日 星期五

【攝影專題】記「藝」──野台戲

 



【攝影記者劉育志 梁淑嫻 陳雅文 郭姿辰】還記得小時候阿公阿嬤牽著你的手,到村裡廟口的空地看野台戲嗎?你總是目不轉睛地看著布袋戲,翻滾打鬥、火光四射,聆聽歌仔戲花旦用哭腔訴說著坎坷的身世。隨著時代演進,野台戲走進劇場、或是成為專門酬神的工具,傳統野台戲逐漸沒落,台下的觀眾也隨之減少。


 我們想在野台戲完全消失前,用影像聲音紀錄下來,從演員著裝準備到閉幕卸妝,從幕後文武場到底下觀眾,一一透過照片呈現。

團長陳美雲(右)準備著裝,她姊姊在旁悉心打理。團長黯然指出,現在歌仔劇團的生存越來越難,南部一些沒有傳統與歷史的劇團北上壓低行情競爭,好的劇團因此越難被看見。

布袋戲操偶師高舉雙臂,快速揮動戲偶,神情專注地搬演武打戲。

 現今野台戲演變為兩種形式:一是堅持傳統,道具華麗精細,演員間分工明確;另一種則相對簡約,一人就能演起布袋戲,兩者間精緻程度相去甚遠。

 此外,一場有規模的歌仔戲聘請費用約三萬元,有品質的布袋戲至少三萬六以上,在價格考量下,鋼管舞由於人力成本較低,且易有吸睛的效果,逐漸成為野台戲常見的表演之一。

2015年5月2日 星期六

【攝影專題】TATTOO 刺 青春

 每個人用自己的方式過生活,也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人生。針鋒銳利,機器聲嗡嗡作響,「刺青」是肉體上的疼痛與鮮豔色彩交織而成的藝術。當色彩被鑲入皮膚,回憶慢慢的被編織進身體,成為一輩子的印記。這些人選擇在身上留下屬於自己的記號,寫出青春的詩篇。你是否曾從這些線條色彩裡,看見他們想說的故事?

網頁連結:TATTOO 刺 青春

攝影記者/林怡儂、李杰奇、黃堃睿


刺青師淘野頑以手持板凳的騎馬拳擊手,期許自己能駕著馬衝出不一樣的人生。

Rodolfo Lacayo將「自由生活愛」刺在腿上,記錄他在台灣領悟到的生活價值。

Moly在腰際刺上「love is enough.」紀念的是一位如家人般的摯友。

Lic用撲克牌黑桃圖案勉勵自己能夠將事情做到最好,成為最強的人。

曼陀羅在梵語發音代表宇宙結構的基本起源,包含能量的詮釋,讓安淇能堅定自我。

R」、「L」字樣是米文最喜歡的電動玩具按鍵,也象徵著能夠自己判斷是非對錯。



2015年1月1日 星期四

1587期攝影專題

<p  style=" margin: 12px auto 6px auto; font-family: Helvetica,Arial,Sans-serif;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 normal; 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normal; font-size-adjust: none; font-stretch: normal; -x-system-font: none; display: block;">   <a title="View 1587攝影專題 on Scribd" href="https://ja.scribd.com/doc/251435150/1587%E6%94%9D%E5%BD%B1%E5%B0%88%E9%A1%8C"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1587攝影專題</a> by <a title="View uonlineblog's profile on Scribd" href="https://www.scribd.com/uonlineblog"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uonlineblog</a></p><iframe class="scribd_iframe_embed" src="https://www.scribd.com/embeds/251435150/content?start_page=1&view_mode=scroll&access_key=key-ICCsuRJuv8zrP7AeH5KA&show_recommendations=true" data-auto-height="false" data-aspect-ratio="0.7303643724696356" scrolling="no" id="doc_27466" width="100%" height="600" frameborder="0"></i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