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記者╱林威呈、張又琳、蔡劭涵
學生在進入業界後,往往面臨所學與現實磨合的難題。畢業於國北教大文創系的王琳和廖筱涵開設「待磨工作室」,替素人藝術家策展、包裝,他們是同屆中少數留在文創產業的人。此工作室計畫是他們當初的畢業製作,為了創業籌錢,便寫企劃向文建會申請補助。成立工作室後,才發現經營更要學習立案、會計等事務,王琳說:「學校老師強調激發學生的創意,大家很會發想,但要落實卻很難。」因此,當時他們的同儕靠著打工、修習外系課程培養專業才能。
盧思邑的《避孕》為30公分高全裸的女性半身石粉黏土塑像,私密部位的拉鍊象徵女性可以自行決定性愛自主權。圖/李岱攝
【記者李岱嘉義報導】鐵道旁的陽光灑在木造的地板上,裝置藝術、陶藝品與平面作品不規則地陳列其中。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學生展《心象藝程》於11日開展,在嘉義鐵道藝術村四、五號倉庫聯合展出85件作品。
|
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索羅詠聖的數位創作展《silent memories》,以廢棄傢俱探討消費文明和環境的關係。 圖/鄧舜之攝
|
![]() |
亞太創意技術學院A組學生獲得「混和技巧大專甲組」的冠軍。圖/程慧莉攝 |
![]() |
嬌小的熱帶雨林樹蛙,身兼掠食與被掠食兩種身分。身上的黑色物質,其實是由青蛙本身演變而來。圖/新樂園藝術空間提供
【記者陳宛嫺台北報導】歷時三年創作,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所學生楊弘瑜11日於新樂園藝術空間,舉辦首次個展《微型掠食劇場》座談會。以油畫繪製經轉化後的生活經驗與記憶。
|
![]() |
陳律慈(右)在男子自由式第四級決賽中力搏宿敵台灣體育運動大學楊乃玄。 圖/李奇隆攝 |
![]() |
南台科大蕭佳樂以結實的線條獲得評審青睞,奪下女子健美組冠軍。 圖╱張家玲攝 |
![]() |
活動中的藝術裝置與聲音作品,顛覆人們傾向用視覺認識環境的習慣,倡導以聽覺熟悉居住的城鎮。 圖/尼克.雷西(Nick Lacy)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