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2期大學報
2012年12月28日 星期五
【特刊】興趣鑄金 創業鍛經歷
【專題記者/周冠伶、謝宛儒、徐右祐、陳彥卉、王韻晴】
近年來,受經濟不景氣及政大學生畢業平均起薪僅22K,在這樣的環境下,有大學生從興趣出發,結合創意與行動力,利用各種方式賺取人生第一桶金,更在過程中累積課外經驗,重新打造自己的價值。
【特刊】創意展翅 學生自創品牌闖天涯
專題記者/沈竑名、石詮、林昉沂、張智皓、謝珮儀
自金融海嘯後,由於失業率高,就業不易,近年來選擇自行創業的青年人數逐年增加。根據行政院青輔會統計,近四年來運用青年創業貸款發展事業的人數顯著成長,從2008年732人增加至2011年2661人,成長率達264%。由於大學生的資金不足且較無經營經驗,加上網際網路蓬勃發展,讓「小本創業」的型態,如創意市集、網路拍賣或個人工作室,成為大學畢業生主要的創業選擇之一。小本創業大幅降低了創業的門檻與風險,但因其規模較小、競爭者多,獲利狀況往往較為有限。
【特刊】App時代來臨 跨領域能力受青睞
專題記者/楊涵茹、鄭亦珉、王沛恩、王皓、呂佳穎
隨智慧型手機普及,App需求量大增,App Store下載量在今年9月中也突破350億次。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調查顯示,超過55%的國內百大服務業考慮在今年發展App商品,創造的商機不容小覷。為因應這股熱潮,各界推出多樣化課程,提供有意進入產業的人學習管道。但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App與設計師要如何脫穎而出?希望投入App產業的大學生又該如何做好準備?
【特刊】NG英語教育 專業不足難應用
專題記者/韓名、莊幼寧、錢思穎、蔡廷翊、李翊嘉
教育部政務次長林聰明今年參加亞太教育年會後指出,台灣高等教育須提升學術及職場英語能力,否則將失去競爭力。在我們追求的國際化競爭力諸多指標中,英語常被認為是工作所需,然而現今大學英語課程是否符合職場期待?
2012年12月27日 星期四
【特刊】撕標籤 青年拒當草莓族
社會真的瞭解年輕人嗎?從「草莓族」到「失落的一代」,媒體為現今年輕人貼上許多負面標籤。根據《Cheers》雜誌10月的Y世代工作觀調查,「不要用上一代的標準來看待我」為多數青年的心聲。但是外界除了指責謾罵外,有多少人能站在大學生的角度,理解世代間的差異,傾聽這些年輕的聲音?
【特刊】不妥協 學生轉動時代
專題記者/李怡蓉、劉怡廷、何宜庭、許佳琦、邱敬懿
「時代的進步和人們的幸福原來是兩件事。」──賴和
對出生於民國七○至八○年代的大學生來說,民主化的環境、富裕的經濟條件建立他們的世代,但教育改革導致高等教育普及,拉低畢業生薪資、資本過度集中致使青年創業不易,政策、教育、環境等多元議題大量出現,對他們來說,現在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面對層出不窮的問題,這個世代的大學生試圖在台灣社會中尋找新的可能。
【特刊】多方跨足 就業免驚
專題記者/林佩雯、林昕潔、謝汶均、王千綸、徐于婷
近年來大學錄取率逐年攀升,大學生人數大幅增加,但在職缺供給有限的情況下,大學生將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危機。而現今對求職者的需求從專才轉變成跨領域人才,為因應當前趨勢,大學生除提升專業能力,也應創造自身跨領域優勢,才能從擁有同樣學歷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