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該劇改編自俄羅斯文學家契訶夫同名短篇小說,描述醫院主治醫生安德烈因時常探視住有高危險病人的「第六病房」,最終迫於輿論壓力,慘死於第六病房。擔任編劇的中山劇藝系學生廖文聖表示:「漫天的謠言可以殺死一個人。」
窮困潦倒的安德烈被關入第六病房後在病房裡來回踱步,一下大喊著「放我出去」,一下又喃喃自語說「這裡也沒什麼不同」,神情緊張。第六病房的病患伊凡諷刺地說:「您不是說過『這個病房和一間暖和的書房沒什麼兩樣的』嗎?」安德烈為了捍衛自由、逃離第六病房而遭到管理員的一頓毒打。戲劇尾聲鹿群緩緩出現,安德烈在病房裡意識模糊地死去。
飾演安德烈、中山劇藝系學生黃琦勝表示,由於《第六病房》背景是19世紀的俄國社會,和自己的世界觀是有距離的,需要花時間研究當時文人的思想背景。他說:「如何將契訶夫的哲學思想用較平易近人的方式讓觀眾了解,這部分是最難詮釋的。」
廖文聖表示,時空背景和內容大致遵照原著,最大的不同是將小說中「謠言」的部分放大,並成為牽動情節的動力,藉此傳達出「謠言殺人」的主題。
導演、中山劇藝系學生朱賢哲表示,《第六病房》並不是一齣容易讓觀眾親近的戲,劇中討論許多哲學議題和文學暗示,需要觀眾很高的專注力才能夠去理解劇情。
朱賢哲指出,在開場時觀眾可能無法接收鹿群的意思,「然而當最後安德烈即將死亡時,再度出現的鹿群與一開始的印象相結合之後,會出現令人動容的效果。」
為了呼應第六病房為天堂、樂園的暗示,舞台設計將第六病房架高。他說:「六這個數字本身有和諧、天堂的象徵,而劇中安德烈也是第六位病人。」朱賢哲也指出,劇中大量使用白色,不僅代表病房的清冷,也象徵希望和純淨。
觀眾林莉晴表示對開場鹿的表演印象深刻,「一開始不知道是什麼,後來才從男主角口中得知那是鹿。」劇中大量使用白色,她認為大量的白色給人近乎瘋狂的感覺。
【行家帶路】 認識契訶夫
安東‧帕夫洛維奇‧契訶夫(1860-1904)為俄羅斯小說家,以短篇小說和劇本聞名。他堅持以寫實主義的筆法描寫人民的日常生活,忠實反映俄國社會的實際狀況,其作品內容多為對醜惡現象的嘲笑與對貧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後期轉向劇本寫作,以四幕劇的架構著稱。
資料整理/謝宛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