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

2014年12月11日 星期四

【重建設輕生態 校園保育意識待提升二】保護生物棲地 各校避過度開發

 【副刊記者/林殷敏 林姳儀 倪千懿】台灣的大學校園綠地多,是生物重要的棲地。但大學在追求硬體設備提升、增進教學品質的同時,往往忽視環境的保護。近年來,學校在校園内設立生態保護區,學生也透過活動,推廣生態保育概念,為動物權發聲。

 校地大規模的開發,必會破壞原本的校園生態,華梵大學環境與防災設計系教授賴玉菁表示,大學建案需謹慎評估,將影響降至最低。她以位在石碇大崙山區的華梵為例,指出學校在建校時,劃定校地後山為原始森林的保護區,只開發部分校地,為山羌、白鼻心、穿山甲等保育類動物留下天然的森林棲地。

 東華大學與花蓮教育大學合併後,新建多棟教學大樓與宿舍以滿足師生需求,然而東華環境學院擔憂生物棲地受破壞,於100年成立環境中心,記錄校園生物與環境的變化,並製作動、植物分布的地圖,分析校園生物的活動情形。

 環境中心除了觀測生物數量的變化,也給予學校建設相關建議。中心主任楊懿如表示,近幾年常在原先的校園林地種植新樹種,以美化校容,但多處林地已是東華校鳥環頸雉的棲地,環境中心因此向學校提出諫言,於是校方在102年停止部分整地工程。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營造一片約1.5個足球場大的濕地,嘉南藥理環境工程與科學系教授荊樹人表示,濕地使用自然方式經營,成為多樣生物的聚集處。例如,畜養鴨子吃掉害蟲和雜草,維持食物鏈的循環,以最低人為的干擾,達成生態的平衡與多樣性。

 原先活動於郊區草叢的黑冠麻鷺,在棲地縮減下,逐漸進入城市的綠地校園。台大動物研究所教授陳俊宏說明,只要有適當的林地與草地,就有相當高的機會在各大校園看見黑冠麻鷺的蹤跡。

 台大1月發生黑冠麻鷺在校内被車撞死的意外,事件之後,自然保育社學生呼籲校方設立「慢行」立牌以提醒用路人留意行經的野生動物,申請過程中,校方曾以影響校園景觀為由提出疑慮,經過多次溝通才成功爭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