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曾鈺婷、陳育綾、李佳曄、姜喆懷、梁育寧專題報導】台大動物科學技術系助理教授蘇忠楨提到,20年前台灣已經發展沼氣發電,但因分解沼氣過程產生的硫化氫易損壞機器,加上電費調漲,產業漸沒落。但他持續研發脫硫技術至民國95年,現在沼氣發電的技術已日趨成熟,但應用上仍未普及。
目前歐洲有許多國家制訂相關生質能政策,中國許多沿海工廠也轉而使用生質燃料。新能源推動需政府政策鼓勵與投資,政策訂定後產業即會跟著發展。部分學界認為,現今台灣生質能政策未有明確鼓勵、培育發展生質能,生質能因而發展緩慢。
廖峻德指出,政府補助不齊全加上廠商追求利益,市面多採最低成本的能源。而蘇忠楨表示,目前躉購費率採按投入經費多寡補貼。太陽能發展成本高,所以補助也高,導致太陽能收購費用為新台幣7元,比一般用電收購平均價格新台幣3.5元還高。而生質能因成本不高費率也是較低的新台幣3.2元,造成企業較無意願投資。
蘇忠楨建議,躉購價格應改以發電效率計算較具實質意義,因此投入太陽能發展的經費和產出效率,及其獲得的補助需再進行成本效益評估。他同時表示,各種躉購價格應大致相同,才能使企業願投入經費發展生質能。
針對政府推動不彰的說法,經濟部能源局至截稿日前未有任何回應。廖峻德對國內生質能技術仍抱持肯定態度,但對產業環境表示擔憂。另外中興森林系副教授吳耿東表示,未來可能通過計劃,由農場開始使用農廢棄物自力發電,再從小推至大,期望能夠普及。
上一篇:【化腐朽為能源 台灣「升值」能不能?專題二】產學合作助研發
第一篇:【化腐朽為能源 台灣「升值」能不能?專題一】化腐朽為能源 台灣「升值」能不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