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愉婷、陳蘊凌、許鈺屏、林佑之、吳玉帆專題報導】儘管許多台灣學生上課時不願主動發言、與老師討論,但因外籍教師與本地教師不同的上課方式,反而能刺激學生主動學習。政大外交系學生張凌瑋表示,上西班牙文課時,外籍教師會讓小組分組搶答,練習聽力,比起單純聽老師講解的成效更佳。
此外陽明大學醫學系學生黃家耕也提到,外籍教師課程提供學生管道,接受不同國家的教育薰陶、體驗他國文化特質。他舉例:「老師是德國人,做事嚴謹、強調守時。因此,大家會變得比較準時,上課也會比較認真。」
「國外注重作品內涵,台灣卻以美觀為優先考量。」輔大應用美術系學生黃皓寧表示,系上定期邀請國外藝術家授課並分享國外創作實例,她覺得,外籍教師強調人性尊嚴的設計理念與本地教師截然不同,聽取多元的看法讓她獲益良多。
外籍教師主要任教於人文及藝術領域,近年授課領域呈現多元化,社會科學、商業及法律等外籍教師人數逐漸提高。但有些領域相關系所未聘外籍教師,然而學生考量專業知識與就業發展,認為校方應聘外籍教師補充原先學習場域中的不足。
台師大地球科學所天文組學生陳寬說:「台灣在天文領域發展較慢,外籍教師能帶進不同學風的知識。」虎尾科技大學飛機工程系王泓祺表示,若有外籍教師授課,等於直接模擬未來工作環境,畢業後較能順利接軌。
台灣大學研究發展處幹事陳廣訓表示,系所招募教授時不會全靠頂尖大學計畫,較偏向考量教師個人學術經驗與是否能配合系所課程需求,以期提供學生更多元化的學習機會。
上一篇:【校園國際化 與「師」界接軌專題二】語言不通 授課成效有落差
第一篇:【校園國際化 與「師」界接軌專題一】校園國際化 與「師」界接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