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3日 星期四

分析關節能量流 省力義肢助選手

 【記者李芸旻綜合報導】台灣大學醫學工程所副教授章良渭與博士候選人陳鴻彬以「能量流」為主題的研究,在2月26日至3月1日於美國舉行的「美國義肢矯具協會年會(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tists and Prosthetists Annual Meeting)」中獲得「梭倫哈特論文獎(Thranhardt Lecture Award)」,此研究可幫助義肢製作與殘障奧運選手的訓練。

 對於腳離地那一瞬間踝關節能量的方向,有眾多爭議。大多數人認為,踝關節能量可以協助人往前行走,但章良渭的研究推翻過去理論,證實踝關節並沒有釋放將身體推向前的能量。因此該研究在年會中引起高度關注,並得到大獎。

 陳鴻彬表示,市面上有許多高單價的儲能義肢,製造商宣稱義肢可在腳離地前釋放能量,推動身體向前。但研究結果證明踝關節沒有將能量往上傳,所以高單價的儲能義肢是否有功能,仍有待商榷。

 章良渭認為,在台灣不受重視的醫工領域能在美國受到關注,他很驚訝也很開心。陳鴻彬也表示,這個領域在台灣是較冷門的研究方向,「因此在研究中可取得的資源相對較少。」

 陳鴻彬提到,因為台灣沒有義肢、矯具等相關科系,在學術研究與醫療體系之間沒有完整的接軌。所以當病患需要義肢的製作協助時,並沒有專業人士可以作為諮詢的對象。

 對於研究未來的計畫,陳鴻彬希望能夠透過協助殘障奧運選手訓練,掌握未來義肢產品的設計方向。他說:「因為透過運動員運動的過程,可以分析能量的流向,希望未來可以讓殘障奧運選手有更好的表現。」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