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8日 星期四

心理師報考資格下修 學界憂專業不足

 【記者陳品丞綜合報導】「心理師法」修正案日前經立法院一讀通過,擬將心理師報考資格從碩士畢業下修為大學畢業,引起心理師界反彈,紛紛表示憂心大學畢業生所受專業訓練不足、缺乏實習經驗,難以勝任複雜且高危險的心理治療工作,恐侵害病人與尋求諮商者權益。

 「大學的心理系本來就不是以培養心理師為目標。」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長侯南隆表示,大學心理系的課程包涵社會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等多個領域,臨床心理學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少了研究所的專業課程訓練與實習經驗,報考心理師考試的學生素質將不如以往。中原大學心理系兼任教師陳韻如認為,大學心理系是通才教育,目標是培養學生基礎心理學知識,學生所受的訓練不足以成為一位心理師。

 除了現職心理師與學界批評聲浪不斷,政治大學、台灣大學、台北教育大學等20餘所心理相關科系學生更主動發起連署,反對下修心理師法。政大心理所學生林楷庭表示,目前已收到約2000份的連署書,希望藉由在校園中發起連署對立法委員施壓,吸引更多人關注。

 政大心理系學生高舒表示,醫院見習在大學課程中僅是一門選修,且實際見習治療過程後,才發現課堂所學與實際工作內容差距甚大,因此僅有大學學歷難以勝任臨床工作。

 國北教大心理與諮商系學生孔明翰認為,大學仍在探索階段,並非所有心理系學生皆以心理師為目標。他擔心,若下修報考資格限制,許多人會抱持「姑且一試」的心態考試,但並不一定真的對心理師工作有熱情,造成心理師過於氾濫,反而排擠其他心理師的就業市場。

 其他醫事人員如藥師、護理師、物理治療師等,大學畢業即可報考執照考試,心理師執照相對較嚴格。侯南隆解釋,醫師須念七年、牙醫師須念六年,不同領域的大學修業年限有所不同,培養專業能力所需時間也有差異,不應相提並論。

 依現行規定,報考心理師考試者除了碩士畢業,還需具有一年實習經驗。修法內容中,將大學畢業生的實習經驗延長至五年,彌補大學課程不足的實務經驗。對此,侯南隆質疑,此舉會造成社會上出現許多「無照」心理師,醫療品質難以把關,「誰希望讓大學畢業的實習生『練習』以累積經驗?」

 林楷庭表示,心理師工作應是幫助尋求諮商者,訓練不足的大學實習生反而是透過尋求諮商者來累積經驗,恐有本末倒置之虞。台大心理系學生黃麒逢認為,大學心理相關科系學生數量遠多於研究所學生數量,報考資格下修將會產生大量實習需求,以目前的實習機會恐難以因應。

 立委蘇清泉等提案立委於修法原由中指出,行政院衛生福利部要求增加醫院心理師配置人數達到146人,使心理師人力需求增加,且部分心理師可自行在外開業,導致心理師供不應求,故擬下修報考資格以充實人力。

 然而,根據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等團體發表之公開聲明,民國90年以來,取得心理師證照約2490人,其中辦理職業登記者約1606人,加上每年逾300人通過國家考試,事實上供過於求。聲明中更寫到,心理師自行開業僅有43所,約占4.5%,超過半數的心理師登記就業於學校單位,心理師自行開業並非因人力不足。

 取得合格執照的心理師中,卻有近四成未辦理職業登記。侯南隆認為,就業環境不佳是主要因素,由於健保未補助心理治療,醫院為節省醫療成本,便減少心理師薪資,或要求心理師多接病案。

 「醫院以企業經營角度思考,卻忘了心理師是『以人為本』的行業。」侯南隆指出,一位心理師一天能負擔的病案有限,且心理治療往往需要花費比一般看診更多的時間與精神。大量接案的結果,反而降低品質。

 「每個人都應該思考,當我們有一天需要心理師時,你想要什麼樣的醫療品質?」侯南隆強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往往被忽略,修法不得不謹慎評估。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