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學研發團隊研發治療癲癇晶片,可在0.8秒內抑制癲癇發作。圖為晶片運作示意圖。 圖/陳煒明提供
【記者李佳曄綜合報導】交通大學電子系教授吳重雨及研發團隊於2月26日發表癲癇治療晶片,將晶片植入患者腦中,可於0.8秒內抑制癲癇發作,成功率高達92%。
癲癇通常是腦細胞異常放電引發腦功能失調。吳重雨表示,癲癇治療晶片以電極感應病人的腦波,經生物訊號處理器加以判斷,若是癲癇發作,會立即啟動電流,進而抑制癲癇的發作。此外,晶片具有無線充電的功能,可以由體外透過線圈感應的方式無線充電,因此不必開刀換電池就可以體外充電,對患者較方便。而晶片尺寸為長0.5公分、寬0.3公分的單一晶片,成本較低也易普及。
晶片研發計畫於西元2008年開始,團隊成員跨校跨領域,由總主持人吳重雨帶領研發可植入式癲癇治療元件。陳煒明博士從六年前為博士生時便投入此研究計畫,但本身專長為電子工程領域,一開始對於生物醫學領域毫無概念,從沒想過研究對於醫學科學的進步可以有什麼幫助。
直到陳煒明在吳重雨的安排下到醫院參訪,看到癲癇病患的痛苦和醫師受限醫療方式,他才開始從病患、醫師的角度去思考他們真正的需求。他表示,期望未來繼續研發更多有用的醫療器材,為現今醫學科技無法解決的疾病帶來更多有效的治療法。
2010年投入晶片研發計畫的交大電信工程所博士生陳燦杰則表示,因為該晶片應用在人體,每個子電路均需經過大量驗證,並嘗試找到最省電、準確且能快速偵測癲癇的晶片。他說:「最大的困難在各團隊研究領域不同,所處地點也不同,花了很多時間在跨校團隊整合及動物實驗。」
吳重雨表示,預計兩到三年可以進行人體試驗,約五到八年可以製成成品。癲癇治療晶片未來可能應用在其他目前醫藥無法治癒的神經疾病,如疼痛、帕金森症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