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場設立幻覺體驗區,民眾可以體會精障者幻聽時出現的聲音。圖/陽明精神醫學服務隊提供 |
【記者丁敦蓉台北報導】陽明大學精神醫學服務隊16日於「黑鳥HN藝廊」舉辦「懼精諱神——精神疾病去污名化展覽」。主辦單位邀請伊甸活泉之家的「真人圖書館」,讓民眾透過「借真人」的方式與精神障礙者交流,盼撕除大眾對精障者貼上的無法自主生活、暴力犯、反社會人格等標籤。
民眾圍著桌子坐著,聽起「真人圖書館」Alice(化名)的過往。Alice回憶,有人曾問她:「精障者可以自己刷牙洗臉嗎?」,讓她十分無奈地回應,那自己應該是相當「聰明」的精障者。
Alice指出,她曾被醫生診斷罹患中度憂鬱症,但她並非無法自理生活,而是需要學習控制情緒。她聽從前夫建議省思發怒動機並沈澱情緒,再加上父母悉心照料,其生活已與一般人無異。
「有太多人做了壞事,就想拿殘障手冊頂罪。」Alice提及,許多社會案件犯人為脫罪,便指出自己患有精神疾病,導致大眾普遍認為精神疾病患者都會做壞事。她認為,縱使部分重度病患有失控行為,仍不應以一概全。
主辦人、陽明醫學系學生汪廣恆解釋,精障者患有思覺失調,常伴隨著幻聽、幻覺等現象,進而影響心理狀況,產生憂鬱症、躁鬱症等心理疾病。且他們經過長期醫療照護,與社會分隔時間長,因而需要家庭、社會支持照顧。
而汪廣恆也意識到,若要改變大眾的刻板印象,就必須走入社會傳遞精障者不為人知的心聲。因此,他們將展覽分為治療、康復、回家、展望四大主題,並由學生導覽,講述精障者從得病到痊癒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困境。
「去污名化就是要從暸解開始。」觀眾、陽明大學牙醫系學生賴宗筳表示,生活中不常接觸精障者,其認知往往來自電視或電影中的誇張橋段,因而產生誤會。他覺得精障者就是生病而已,藉此活動能了解他們的心路歷程而破除誤解。
此外,汪廣恆也提及,精神疾病的病程大部份都相當長,但台灣對精障者的資源並不足夠。再加上城鄉差距,偏遠地區能獲得的資源又更少,因此,他希望政府能投入更多社會福利以改善精障者生活環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