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

2015年1月2日 星期五

【行之有年 討論課仍存闕漏三】私立大學經費少 助理不足難推小班制

 【副刊記者/林建儒 羅令婕 王湘婷】台灣的大學引進國外的討論課方式,由助理帶領讓學生透過主動發言、同儕討論,激發學習興趣,至今已逾九年。目前討論課盛行於許多國立大學,然而助理素質良莠不齊,學生未必受到妥善引導;私校則因經費限制,助理對學生的比值較國立大學低出許多,無法顧及每位學生的討論表現。

 助理制度除了分擔教授,更期以「大班授課、小班討論」的教學策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然而,公私立大學由於經費落差,導致各校學生與助理的比例不均,台大20位學生即可申請助理,世新大學70位才配給一位,此影響討論課品質。

 為了配合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台大於95學年度建立教學助理制度,統一規範助理遴選及配置標準。台大本學期共有44門課程配有助理,每20位學生核予一位助理。政大則自94學年度起設立「優質TA(教學助理)、優質課程」計畫,每35位學生對應一名助理,本學期共有39門課程設有助理。

 然而,多所私立大學的助理分配數,礙於經費限制,無法落實小班制。實踐大學行政助理謝天瑋提到,各院確實因經費不足,平均每堂課約一位助理帶領40至50位學生。世新則規定每70位學生才得以申請一名助理,世新教學卓越中心表示,助理制度日後將因應學生需求彈性調整。

 針對討論課小班制比例分配,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系教授徐超聖認為,一位教學助理搭配6至10位學生最為恰當。

 助理亦是影響討論課品質的因素。台大社會工作系學生林佳蓁提到,助理素質參差不齊,有些助理會由淺至深引導學生,但有些助理所備的教材卻讓人興致缺缺。為了檢視助理教學成效,每校訂定助理的考核機制。以政大為例,助理需交教學月誌及成果海報,並於期中、末接受評量,由教授、學生填寫問卷及助理自評得分,期中分數未達標準者予以停聘。對此,鄭家琪表示,學生上網填問卷並非強制規定,無法客觀反映學習成果。

 鄭家琪認為若要提升討論課品質,無法完全依賴評鑑制度。獲得優秀TA的她認為,助理的積極度仍是關鍵,而她則會詳細的記錄教學月誌,以檢視學生狀況,並參考他人教學月誌,改善帶領方式,激勵自己不停進步。

 此外,教室環境設備不便也是台灣的大學發展討論課所面臨的問題。鄭家琪提到,學校缺乏專門的討論教室,導致同學需花費額外時間搬桌椅,若能減少環境阻礙,必能提升討論課效率及品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