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豐收〉一幕,舞者躺在舞台上,揮舞雙手表現稻子生長的過程。圖/紅瓦民族舞蹈團提供 |
【記者劉毓錞新北報導】舞者張開雙臂圍成圓圈,一手向中心延伸,另一手朝身後開展。觀眾從高處俯視,舞群的雪白衣裳飄逸,與頸部桃紅色的裝飾相互呼應,服飾與圓圈似一大朵盛開的桐花。「紅瓦民族舞蹈團」融合現代舞和民族舞,13日於新北市藝文中心首演《又聞桐花香》。
「該擂缽、擂棍皆勞佢(勞煩)搬出來了!」父親一聲令下,舞者推出兩公尺高的擂茶缽和擂棍至舞台中央,接著將生薑、茶葉及芝麻造型的大型道具倒入缽內。父親與婦人站在椅上持擂棍在缽內畫圓,舞者則圍繞擂缽,雙腳輕盈交替跳躍,手在胸前交握徐徐繞圈模擬擂茶動作。觀眾楊嘉瓊說:「即使坐在第十排都能清楚看見擂缽與道具,紅瓦真的很用心。」
〈土樓情韻〉一幕舞者手持篩子,單腳旋轉後小踏碎步順勢抬高手臂,進而放鬆身體輕微後仰。接著曲膝配合拍點,一腳向前畫大弧帶起腰肢,並用雙手畫大圓,順勢帶起身體。表現土樓婦女樸實簡單的平日生活。
團長暨藝術總監劉明仁表示,自己雖非客家子弟,但在耳濡目染下對客家文化產生興趣且自學客語。加上客家文化與現代文化已並存多年,他說:「既然它(客家文化)很靠近,我是不是可以加一些現代元素讓它有一些改變和創作角度?」因此劉明仁首次以現代舞融合客家文化,完成《又聞桐花香》。
舞者暨編舞者、台灣藝術大學舞蹈系碩士班學生黃郁菁表示,客家文化中沒有「舞蹈」傳統可參考,因此她事前研讀相關論文、到客家庄做田野調查,藉巡演機會深入認識客家文化。這也幫助她在編舞時,將嚴謹的民俗舞與她所學的現代舞順利融合。
舞者、台藝大教育學程學生張佳君透露,自己身為客家子女卻是首次跳客家主題舞蹈。藉這次機會更認識祖父母過去的客家生活,了解自己從未經歷的歷史。
劉明仁說:「文化源自生活,生活就是故事。」他有感民眾對客家的印象多是花布、擂茶和山歌等,便將自己喜愛的客家生活搬上舞台,希望年輕人願意理解生活化的題材,進而愛上客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