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小明被逼供的過程,他以肢體詮釋內心的掙扎。圖/林凱琳攝
|
【記者林凱琳新北報導】「每個人都在證明自己,卻都一無所有。」「淡江大學實驗劇團」導演、日文系學生趙康宇以台北文學獎得獎劇本為藍本,23至26日在淡江實驗劇場演出期末公演《最後的遺言》,詮釋人們為順應社會期待,不斷「證明」自己卻忘記初衷。
「你是作家王小明嗎?」黑衣殺手衝進汽車旅館,手持步槍指著頭髮散亂的作家。「我是王小明,那你會殺我嗎?」作家雙手擋住電腦,捍衛未成篇的文章。「王小明,請解釋你的文章。」殺手急切地確認誰為殺害少女真凶,而不斷逼問。王小明則雙手抱頭,表情猙獰地說:「我不懂我在寫什麼?」
「劇中各職業有著不同執著,而這份堅守是社會賦予的期待。」趙康宇表示,殺手堅持查明真相才殺人、作家秉持文章成篇才可公諸於世,而教授堅信文學著作必須聲名遠播,其職業才有存在價值。「他們墨守成規,只因唯有扮演好角色,生命才有價值。」飾演殺手的英文系學生楊子瑩認為,劇中殺手堅守原則,他唯有如此才能證明「職業」殺手的價值。
劇末,教授仰望天花板,高舉雙手。教授效法希臘神話中,統帥阿格曼儂獻祭女兒換取順利出航的情節,殺害女兒獻祭文學。他想製造女兒因文學自殺的社會事件,讓大眾關注此著作。飾演教授的資訊管理系學生郭育綸認為,詮釋不安心境最為困難,後來發現透過眼神轉動最到位。
趙康宇表示,他以虛實角色並存的方式,呈現作家回想過去及教授與過世女兒對談的兩個橋段。他解釋,原劇本在場景設置上為多場景,但他認為,不同場景間發生的時空對話有強烈因果關係,因此想藉人、靈共存的方式呈現戲劇。
「人們鞭策自己符合社會期待,彷彿唯有如此才能證明存在價值,但角色是被他人賦予的。」趙康宇認為,剝去職業後我們仍是有著初衷的人,希望觀眾能找回原初生命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