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

2014年10月24日 星期五

【跳脫負面評價 Cosplay玩出在地特色二】打破刻板印象 理性溝通求認同

 【副刊記者/蘇筠媗 曹詠涵 陳昱文】即使Coser透過Cosplay得到樂趣,甚至尋得嶄新人生觀,仍須面對不少異樣眼光。許多家長認為這項活動導致子女沉迷於動漫,且準備過程費時耗力又花錢,因此不甚認同。Coser毛子(化名)的母親就曾強烈表達反對,甚至揚言要丟掉她所有與Cosplay相關的物品:「這個世界已經很虛假了,為什麼還要在虛假裡面扮演虛假的二次元人物?」




 儘管母親極力勸阻,毛子仍未妥協,只將Cosplay相關物品藏起或寄放朋友家中,不與母親正面衝突。她表示,大眾對於Cosplay的印象,多停留於「穿著比較特殊的衣服」、「不是正常的事情」。

 正修科技大學化妝品與時尚彩妝系學生林妤真表示,起初家人也不贊成她參與Cosplay,認為這項嗜好對於未來生涯無益,但在多次理性溝通後,已經漸漸取得支持,只要興趣不致影響課業即可。

 事實上,若與Coser實際接觸,許多人將會改觀。中原大學機械系學生鄭婷瑜在認識Coser朋友前,始終無法理解何以有人想要扮成二次元的角色,現在她除了明白各種興趣都值得受到尊重,也更能體會Coser的辛苦。例如,Coser為了忠於原作,天冷仍會依據角色設計穿著無袖上衣或短裙,而在炎熱的時候卻可能需要將自己包得緊緊的。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副研究員司黛蕊長期關注台灣的歌仔戲與布袋戲,對於布袋戲Cosplay亦有探討。她認為大眾傳播媒體將Cosplay邊緣化為青少年次文化,並與色情、裸露等負面意象有所牽扯,才使相對保守的家長無法接受,「但是,Coser其實是藉著角色扮演,去演繹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無法表現出來、或是生命中缺乏的部分。」

 那麼,台灣的Cosplay可有辦法突破刻板印象?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學生李玉梅本身並非Coser,但她認為Cosplay是值得推廣的,而Cosplay若能自歷史掌故汲取靈感,例如以秦代、唐代的人物為扮演對象,必能帶給觀眾更深一層的教育意義,「不只是娛樂,還有文化和知識的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