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

2014年10月9日 星期四

心「手」相應 獨舞詮釋成長甘苦

王玟甯的作品「手」,回到使用最頻繁的感官觸覺作為媒介,訴說「長大」的過程。 圖/陳長至攝

 【記者曾莛庭台北報導】由「周先生與舞者們」舉辦的下一個編舞計畫III「純舞蹈」3日至5日於華山文創園區演出《發現──創作新鮮人》。共有五位編舞者參與,其中最年輕的編舞家、台灣藝術大學舞蹈系學生王玟甯,以自編自跳的《手》詮釋成長過程中的美好與矛盾。

 新銳編舞家以不同角度詮釋「純」。舞者腳踏高跟鞋,隨歌曲〈流浪到淡水〉醉倒舞台,編舞家蘇品文創作《異鄉》,討論社會對女性的刻板印象;《再見吧!!兔子》中,編舞者劉彥成與不同女舞者合作,跳出詼諧的舞蹈劇情,最後舞者雙雙脫去全身衣服,赤裸面對觀眾。而年僅19歲的王玟甯則在自編的《手》獨舞。

 王玟甯蜷伏在柔軟的枕頭上,雙手緩慢而有力地撫過身體,時而如嬰孩般將手指放進嘴裡吸吮。當她藉著身體擺動至右側,劇場播放人群嘈雜聲、汽車鳴笛聲、戶外的環境音和孩子玩鬧的聲音。當環境趨於安靜,她舉起雙手,用力地從枕頭擠出水分,擰乾再擰乾,直到舞台上佈滿水跡和看似乾枯的枕頭,以及用盡力氣的舞者。

 《手》從67個徵件中脫穎而出。王玟甯表示,選擇用「手」舞出成長,把創作的媒介拉回每天都能使用到的觸覺,而非著墨在遠大的未來理想。枕頭代表被保護,水則意指現實,兩者相互拉扯。中間出現的環境音則希望將觀眾拉回現實。即便長大後,孩童玩鬧的聲音也提醒人們保有純粹的自我。

 「下一個編舞計畫」由年輕舞者、編舞家和策展人周書毅策劃。他表示,自己在大二時曾經參與編舞計畫,啟發他對創作的想像。而他希望能夠藉由這個創作平台,提供藝術顧問資源和實驗性舞台,「從他們身上,我能看見創作的無限可能。」王玟甯認為,學校教學著重舞蹈技巧,而非如何認識自己。在計畫中,有許多不同領域專業的藝術顧問,提供客觀且全面的意見,讓她嘗試不同的可能性。

 「很幸運在這個年紀就能用創作了解自己,可以想得比同齡的人更多。」王玟甯表示,因為每支舞都是獨立製作,9月看到其他四組的舞蹈創作,才開始感覺事情好像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簡單。不過她告訴自己:「沒什麼好怕的,反正我就是最菜的那一個,不懂開口問就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