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

2014年5月16日 星期五

【校園國際化 與「師」界接軌專題一】 校園國際化 與「師」界接軌


 記者張愉婷、陳蘊凌、許鈺屏、林佑之、吳玉帆專題報導因應國際化趨勢,教育部推動政策鼓勵大專院校延攬國際優秀人才,外籍教師人數達新高。然而學生修習外籍教師課程時,常因語言及文化差異造成學習效果打折。究竟外籍教師是否能真正提升學生學習效益呢

 
為了提升校園國際化,教育部制定政策鼓勵大專院校延攬國際優秀人才。根據教育部統計處今年調查顯示,102學年度大專院校外籍專任教師共計1105人,與95學年度相比,成長12.8%,兼任教師比例也提升38%至796人,達到新高。
 
 教育部訂定「邁向頂尖大學計畫」與「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政策目標之一為延攬國外人才,透過補助經費協助學校聘請外籍教師,依得管控保留10%之經費為原則,發給特殊優秀教研人員及經營管理人才彈性薪資,提升教學研究環境,以厚植國家人力資源。

 高教司教育品質及發展科專員傅遠智表示,大學的好壞有大部份原因取決於師資的組成,教師的成分必須多元化,方能使研究議題的範圍更廣闊。他提到,國外大學競相爭取優秀人才,以人為載具的流動在教育業上是必要的,故吸引外國頂尖教學研究人員是不能避免的趨勢。


下一篇:【校園國際化 與「師」界接軌專題二】語言不通 授課成效有落差
第三篇:【校園國際化 與「師」界接軌專題三】外師來台 交流多元觀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