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8日 星期四

走入《櫻桃園》 探人地依存情感

《櫻桃園》描述在貴族莊園中的女主人因不適應時代轉變,只得拍賣家中櫻桃園還債。 
圖╱《櫻桃園》劇組提供

 【記者林維德高雄報導】「沒有了櫻桃園,我就會失去生活的意義。」中山大學劇場藝術系2日演出劇作家安東.帕夫洛維奇.契訶夫(Anton Pavlovich Chekhov)名作《櫻桃園》。劇組忠實呈現劇本,寫實地述說人與土地間的深厚情感。

 《櫻桃園》故事背景是莊園制度逐漸瓦解、資本主義崛起的19世紀末俄國。長期生活在貴族莊園中的女主人——麗烏波夫,因不適應時代轉變,即便財務狀況每況愈下,仍照常揮霍,最後只得拍賣家中櫻桃園還債。故事內容曲折,角色心境轉折也十分蜿蜒,如女主人時常悲傷地回憶起自己在櫻桃園下與家人相處的溫馨畫面,卻又在櫻桃園的拍賣日當天舉行舞會,凸顯內心矛盾。

 該戲分上下兩場演出,下半場悲喜交加的劇情,展現演員情緒的爆發力。像是女主人與女兒相擁哭泣,表達失去家園的失落。劇組忠實呈現原始劇本,重現不少經典台詞,透過新、舊對比與今、昔呼應來打動人心。「冬天會過去,春天會來」即呼應女主人賣櫻桃園前鬱悶,賣櫻桃園後反而開朗的心情。「我們現在要開始過生活,首先就是要補償過去」顯現出櫻桃園已成為舊時代的象徵,如今砍掉了櫻桃樹,迎接新世界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導演陳昶旭表示,如何將時空背景與當代台灣相差甚遠的劇作,移到台灣觀眾眼前展現是一大挑戰。「因為大家沒有與劇本相同的歷史或文化記憶。」於是他將看戲重點回歸到自我認同,將台灣人的身份認同問題,與劇中莊園女主人的身份對照。「這些東西會告訴我們自己是誰。」陳昶旭說,大家會願意相信自己曾有過的記憶及生活中遭遇的事件。

 飾演女主人的洪偉馨提到,自己準備融入角色時,除了與導演溝通劇情定位外,也參考電影《安娜.卡列尼娜》揣摩西元1970年代俄羅斯女性特色。她認為,劇中描繪新舊時代的交替,帶給角色的衝擊與改變,是當今年輕人會有共鳴的地方。

 「劇中角色與土地的關係會讓我想到日前社會上的大埔事件與士林王家的都更爭議。」觀眾謝其曄表示,自己對劇中的人地關係感興趣。他也佩服女主人的超齡演出,他認為演員能將觀眾帶入戲裡的時空環境,會讓大家對自己的生長的土地有所感觸,並加以反省。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