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

2014年4月18日 星期五

【facebook掀起的網路浪潮專題一】來來來哩來!臉書串聯力量大

 【記者林藝臻、許芷翎、王少筠專題報導】太陽花學運在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引發熱烈討論,同時也出現臉友反目成仇的現象,無論是筆戰不休抑或直接「刪除好友」,不免讓人懷疑大眾在使用社群媒體時,是否會因立場不同而排擠他人言論,忘記網路也是實踐民主言論自由的公共領域呢?



 太陽花學運期間,學生藉由臉書關心最新動態,進而分享給更多朋友。330遊行,也是短期內利用網路號召全台各地的群眾上街發聲。

 11日爆發民眾包圍台北市政府警察局第一分局,幾小時內網友迅速成立「無限期支持方仰寧、支持警察」粉絲專頁。粉絲專頁創辦人胖子(化名)表示,相較於其他社群網路,臉書的普及可以更快傳遞信念,至今關注人數已逾27萬人。

 根據《數位時代》雜誌連續八年調查「台灣網站100強」,臉書持續位居前二。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客座助理教授王丹表示,過去因為地理阻礙、資訊不對等或者獲取資訊的成本過高等因素,造成人民分散,現在可以經由更加便利、平等、普及的社群網站改善,「公民社會的力量借助於這樣的平台更加鞏固與壯大。」

 臉書號召力不僅影響政治層面,更擴及至社會議題。民國102年上映的電影《十二夜》響應「領養,不棄養」理念,劇組與台灣最大活動入口網站「城市通」合作,同步宣傳電影並大規模號召線上連署,以收容所決定流浪動物生死的期限「十二夜」為目標,成功挑戰12天號召10萬臉友加入「十萬火集,城市良心」串連。

 城市通創辦人郭詩宏說:「我們以操縱話題及社群溝通,提出串連機制,促動網友實際表達對議題的支援行動。」他認為,台灣民眾對於社會事件的關注,從認知到行動,網路媒體扮演極大的催化角色。

 不僅能關懷公共議題,日常購物也可以透過網路「揪團」。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學系學生羅敏文透過臉書發起訂購學運T恤,短短三天即有1500件訂購量。政大廣播電視系學生王思蘋創辦臉書社團「團結力量大之政大揪團版」,她表示本意是希望服務有團購需求的同學,且僅限政大學生加入,提供一個無論是物品或活動方面相對安全的意見交流平台。

 以閱聽眾了解臉書串連訊息的角度來說,台灣大學法律系學生蔡杰玫說:「媒體都有盲點,臉書也是,所以我還是會盡可能蒐集更多資訊再做判斷。」中正大學法律系學生莊鈞安也表示,臉書看到的號召活動,動力是因為相信,可是也許來源卻未必是正確的,可能造成反效果。


下一則:【facebook掀起的網路浪潮專題二】e世代的言論廣場
第三則:【facebook掀起的網路浪潮專題三】網路資訊嘸影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