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
▼
2014年3月13日 星期四
哈佛創公式 量化球員表現
【記者沈瑩綜合報導】還在用得分、助攻和籃板數判斷球員的表現嗎?那可就落伍了。哈佛大學助理教授路克.伯恩(Luke Bornn)與其團隊1日發表新創的量值「預期位置值(Expected Possession Value, EPV)」,藉由分析球員在球場各個位置得到的平均分數,判斷球員的決策及跑位是否有利團隊。
研究團隊在所有NBA球場裝設動作偵測相機,以每秒25次的拍攝速率記錄每一場NBA球賽。在相機的輔助下,研究團隊建置出龐大的動作資料庫,包含球員每個動作、走向和球的位置。並經由公式算出每個位置或動作在比賽中獲得的平均分數,稱為預期位置值。舉例來說,若經過多次偵測,發現球員在某位置平均可以得到兩分,此位置的預期位置值就等於2。
伯恩表示,預期位置值可運用在判斷球員的團體合作能力及個人表現。以進攻隊伍來說,假定另外四名隊員維持相同,研究團隊計算一號位置球員的每個動作,如直接投球、傳球給隊友等不同決策能為團隊得到的分數,並與球隊內其他一號位置球員相比。若預期位置值較高,則表示該球員的團隊合作能力較佳或較適合這樣的組隊搭配。
至於個人方面,他們則統計球員在特定位置時的投球率、傳球率及實際得分,判斷球員在抉擇投球與傳球時,是較關注團隊得分或個人得分。舉例來說,一號位置球員將球傳出的預期位置值較高,但他卻決定自己在外線投球,則可推測他重視個人場中表現大於團隊成績。
面對龐大的資訊量和上百萬種球員可能移動的方式,整合資訊是個難題,卻也是這個研究最吸引人的地方。研究團隊學生丹.席馮尼(Dan Cervone)表示,難得能遇到一次這麼大量的資訊,他也說:「能處理這樣眾多的空間數據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
由於預期位置值的運用尚有發展空間,團隊正繼續努力使其更完整。研究充滿複雜的統計數字,推廣並使其可以普遍運用是團隊的困境,席馮尼說:「但我們很希望得到球隊及體壇媒體的認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