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6日 星期四

菜市場博物館 展攤販甘苦歲月

掃把、竹簍、紙箱、推車,都是每天收攤必備的工具;牆上的照片,呈現攤販工作及整理的樣貌。 圖/林育菱攝

 【記者林育菱高雄報導】「清晨四點半,你在睡夢、他起身補貨;早上七點半,你吃早餐、他準備擺攤;下午一點半,你白日夢、他疲倦收攤。」樹德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的五位師生,以裝置藝術、平面設計、影像等方式展出近30個菜市場攤販的小故事,在高雄高鐵新光三越文化館展出《菜市場博物館》,展期至16日。


 菜市場博物館的概念是以「百分比和時間」作主軸,也就是從無到有再到無的循環。0%大廳正中央擺放的,是用防水塑膠布覆蓋的大量貨品,象徵菜市場開始前的寧靜;50%是開市前的準備,160個紙箱整齊的疊放在牆邊,箱子裡展示鍋子、瓢子以及相片,表現攤販每日開箱、擺攤的過程。

 100%是整場展覽的精華,12位老闆的工作樣貌、生財器具巧妙的映在牆上,畫框依照各攤位特色而設計,例如豬肉攤有吊鉤、剁刀、碎肉槌等,讓觀眾看得目不轉睛。同時每面牆上都有一個小牌子,寫的是每位老闆的人生哲理,有的讓人會心一笑、有的讓人心酸。麵包店老闆娘:「有脾氣的被客人磨到沒脾氣,沒脾氣的都被客人氣出脾氣。」、賣鮪魚的阿伯:「謝謝你們讓我知道,還有人在關心菜市場。」

 75% 代表一天的收尾,老闆準備收攤,地上有掃把、空籃子、推車。最後一站以上百張照片在牆上平行排開,同學以定點拍攝手法,記錄30個攤位一日的影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表現的是菜市場「無限」的循環及生命力。觀眾高雄師範大學中文系學生張鏸文:「菜市場有好多小細節,平時跟媽媽去買東西根本不會注意這麼多。」

 樹德科大學生當初在尋找展出場地時,碰到欣賞菜市場博物館主題的新光三越左營店店長顏忠義,並且同意無償提供展出場地,如今百貨公司內陳列的不是排列的商品、明亮的櫥窗,而是平常人聲鼎沸的菜市場,使菜市場與百貨公司巧妙對應,形成傳統與現代的平衡。

 發想學生林奕亨表示,他小時候很排斥去菜市場,總覺得那裡很吵、很髒、人很多,不過年紀愈大之後他才發現,菜市場其實才是最貼近人民傳統生活的地方,因此才會有以「菜市場」為題的想法。

 四位同學的作品,原先是以攝影保存菜市場百態人生,在老師推薦下參加該校「百萬築夢計畫」徵選活動而獲圓夢基金,因而有更多資源擴大展覽。雖然過程辛苦,不時得早上四、五點起床去市場拍攝、訪問,不過看到有這樣的成果,同學們覺得一切都值得;同時他們也親自將邀請函送至各攤販,邀請他們來欣賞這場屬於他們的展覽。

沒有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