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記者/鄧舜之、李家華、陳正隆、黃曉琪、李岱錤
「在蒙古我能找到約新台幣3萬元的工作,但台灣物價相對高,畢業後將回蒙古。」東華大學管理科學和金融系蒙古籍學生甘普瑞.戴敘薩維(Ganpurev Dashzeveg)是少數同時精通中、英文的蒙古人,因此畢業返國從事財務金融相關工作相當吃香。
來自比利時、政大台灣史所博士班學生紀中睿(Guillaume E. Gillard),對薪資門檻雖不滿意,但認為最低薪資限制有助篩選人才。他表示:「政府不會希望留住無法餵飽自己的外籍生。」
政大地政系學生、馬來西亞華僑陳俞燕提到,新加坡對馬來西亞人沒有額外的工作限制,擁有星國承認的學歷即可合法找工作。她表示,若因薪資門檻而使她無法在台就業,她大可轉赴星國發展。
清華大學副校長劉容生呼籲:「好不容易把人才培養出來,怎麼讓他留下才更重要!」而從上述外籍學生案例發現,「薪資高低」是外籍畢業生決定工作地的重要考量。此外,台灣對境外人士就業設立的新台幣3萬7619元薪資門檻,也成了外籍學生畢業後留台的一大阻礙。
上一篇:【高教為他國作嫁 台灣難留外籍生專題一】高教為他國作嫁 台灣難留外籍生
下一篇:【高教為他國作嫁 台灣難留外籍生專題三】競逐人才 他國標準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