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政治大學舉辦「高等教育評鑑論壇-學生學習成效」座談會,邀請各大專院校的校方及學生代表暢談大學課堂經驗以交換意見。台北醫學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院長林從一提到,現代學生上課時越來越像「人形墓碑」,老師如同對著牆壁授課。
林從一舉例,過去環球科技大學曾開設應用文課程。教授上課不到十分鐘,全班卻有三分之一的學生睡著。他原以為是自己教學內容不夠扎實,結果發現老師課上得越多,學生卻睡得越快。
台灣學生本屬被動,課堂上鮮少主動發言,且相較於國高中制式的教育,大學教學體制顯得開放許多,沒有硬性規定上課時間、沒有副班長點名、也不會有導師督促學習進度,「上課」與否的選擇便有較大彈性空間。
除學生特性外,幾乎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行動上網普及,學生常沉迷社群網站、通訊軟體等,課堂上常有「低頭族」埋頭滑手機。縱使老師加強教學的質量、充實教學內容,在種種環境的誘因下,又有多少學生能夠抵抗誘惑並專心上課呢?更別說是給予老師回饋。
林從一建議,教師設計課程時,若以學生為本位,從學生生活經驗為出發點,自然比較容易讓學生產生共鳴,進而引發學生學習動機。學生更應自我反省、主動求學,盡讀書的「本分」,避免沈迷手機娛樂,如此一來大學也不會淪為學生混文憑的管道,也能提升學生的競爭力。
台灣學生本屬被動,課堂上鮮少主動發言,且相較於國高中制式的教育,大學教學體制顯得開放許多,沒有硬性規定上課時間、沒有副班長點名、也不會有導師督促學習進度,「上課」與否的選擇便有較大彈性空間。
除學生特性外,幾乎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行動上網普及,學生常沉迷社群網站、通訊軟體等,課堂上常有「低頭族」埋頭滑手機。縱使老師加強教學的質量、充實教學內容,在種種環境的誘因下,又有多少學生能夠抵抗誘惑並專心上課呢?更別說是給予老師回饋。
林從一建議,教師設計課程時,若以學生為本位,從學生生活經驗為出發點,自然比較容易讓學生產生共鳴,進而引發學生學習動機。學生更應自我反省、主動求學,盡讀書的「本分」,避免沈迷手機娛樂,如此一來大學也不會淪為學生混文憑的管道,也能提升學生的競爭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