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記者╱林威呈、張又琳、蔡劭涵
學生在進入業界後,往往面臨所學與現實磨合的難題。畢業於國北教大文創系的王琳和廖筱涵開設「待磨工作室」,替素人藝術家策展、包裝,他們是同屆中少數留在文創產業的人。此工作室計畫是他們當初的畢業製作,為了創業籌錢,便寫企劃向文建會申請補助。成立工作室後,才發現經營更要學習立案、會計等事務,王琳說:「學校老師強調激發學生的創意,大家很會發想,但要落實卻很難。」因此,當時他們的同儕靠著打工、修習外系課程培養專業才能。
文創系所目前創立多不超過十年,文創涵蓋範疇廣泛又涉及產業實務操作,普遍面臨師資聘用、課程設計等問題。雲科大創意設計系學生謝蕙羽表示,系上教授皆來自不同領域,卻較少出自業界。此外,礙於教育部相關國立大學教師任用規定,許多實務界專業人才只能以講座或工作坊的方式辦理,無法實際開班授課。游惠遠則指出系所轉型還要經歷資源整合等過程,也因文創產業沒有明確定義,需花上長時間來籌備。
台中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設計與營運系學生呂欣虹說:「為了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從本學期起系上將以往分開的設計和營運模組整合。」但她也認為,學校雖盡力把文創須具備的能力交付學生,卻因課程內容廣泛常有學而不精的情況。屏東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學生葉春志認為,學校的課程著重於基本能力的培養與文創產業涵養的薰陶,課程較為多樣化,相較於他人會有更好的反應能力與整合性能力,培育出「專業的通才」。但學生若平時沒有自我再加強,進入專業技術類型產業後就容易產生技術面的落差。
第一篇:【文化產業範疇廣 創意體現佈荊棘1】文化產業範疇廣 創意體現佈荊棘
第三篇:【文化產業範疇廣 創意體現佈荊棘3】匯跨界能力 欲破政策限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