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

2013年5月3日 星期五

【做自己 跨性別者盼社會理解1】做自己 跨性別者盼社會理解

 今年百老匯音樂劇《搖滾芭比》在台首演,講述變性搖滾歌手追尋自我的故事,發人深省。跨性別者在成長過程中,往往在自我認同與社會期待之間掙扎,更要面對大眾諸般迷思與歧視。時代在進步,傳統的性別觀念也應隨之更新。
副刊記者/林威呈、張又琳、蔡劭涵


 「我的個性是表面靜靜的,但是內心超級活潑熱血……想學烹飪、化妝、畫畫和好多事情!」單看紫小霓(化名)在BBS上的自我介紹,自然而然會當她是個青春少女。儘管有著男性身體,她一直都想當個真正的女生。

 網路世界虛虛實實,「安能辨我是雄雌」,是不少跨性別者展露內心的舞台。小學五年級時,紫小霓開始以女性身分漫遊網路,從替人處理電腦問題、擔任論壇版主到自行架設網站,發揮理工與外文天賦。國中,她透過網路認識初戀男友,然而對方不知她的生理性別,加上母親阻止,這段愛情無疾而終。網路上的優異表現令紫小霓名氣逐增,但礙於真實身分,她遲遲不敢現身網聚。

 去年她考上交通大學,和學校諮商師談心後,目前她打算休學進行精神評估,準備變性。

 從自我認同、精神評估到變性手術是漫長歷程,跨性別者往往有他人難以想像的苦楚。「我知道我做的事情傷害了很多人,但我並不後悔。」談起轉換性別的心路歷程,Jake(化名)堅定地說。

 十歲時,Jake隨母兄赴美定居,20歲通過精神評估後,接受平胸手術,在美國已算男性,然而台灣法律規定變性者需進行下半身手術才能變更性別,使他遲遲無法申請新的身份證。

 Jake回憶,幼稚園時他便對「大姊姊」有好感,覺得自己就是個男生,直到初經到來,像一記熱辣耳光,逼他正視自己的生理性別。高中時他一度誤認自己是女同性戀並出櫃,母親手持菜刀激動叱道:「我寧願你死,也不願你是同性戀!」每晚,他向上帝祈求一個「對的」身體,然而清早睜眼,摸摸胸脯,總是希望落空。好長一段時間,他沐浴時不敢直視性徵,「不知該怪上帝、怪媽媽、還是怪自己?」

 考上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後,Jake在朋友引領下接觸跨性別知識。18歲生日那晚,他撥電話告訴母親:「我可以不要這個家,但是我要我自己……我不是同性戀,因為我是男生。」親子兩人含淚溝通,成年的Jake決定邁上變性之路。

 Jake說:「有時我們認為自己是破損的,但我們破損的地方其實正是我們最完美的地方。」許多跨性別者在童年、青少年時期已確立自己的性別認同,卻因缺乏適當的啟蒙與關懷,而承受許多異樣眼光。社會的性別觀念必須進化,給予跨性別者更多溫暖的支持。


第二篇:【做自己 跨性別者盼社會理解2】破二元框架 擁多元性別

第三篇:【做自己 跨性別者盼社會理解3】加強宣導 性別友善入校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