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

2012年12月27日 星期四

【特刊】不妥協 學生轉動時代



專題記者/李怡蓉、劉怡廷、何宜庭、許佳琦、邱敬懿

 「時代的進步和人們的幸福原來是兩件事。」──賴和
 對出生於民國七○至八○年代的大學生來說,民主化的環境、富裕的經濟條件建立他們的世代,但教育改革導致高等教育普及,拉低畢業生薪資、資本過度集中致使青年創業不易,政策、教育、環境等多元議題大量出現,對他們來說,現在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面對層出不窮的問題,這個世代的大學生試圖在台灣社會中尋找新的可能。

憂未來 學生省思
 這個世代的大學生,在經濟穩定和政治民主的環境下成長,未來似乎一帆風順,但當他們長大後,卻必須面對高等教育普及導致大學學歷貶值、就業條件惡化,與生態環境過度開發等多元問題。
 「我會說他們是後現代的世代。」台灣大學台灣文學所教授蘇碩斌以「後現代」詮釋出生於解嚴後的大學生,「他們在最進步的物質條件下成長,成年後卻要等著接收最惡劣的環境。」
 民國76年台灣解除戒嚴。政治大學政治系教授劉義周說,因為解嚴,這一代的大學生從出生就擁有合法抗爭的權利。但儘管已宣布解嚴,但七○年代政治環境仍未完善。文化評論人張鐵志表示,「當時尚有戒嚴時代留下的問題,像校園裡仍有軍訓教官、黨政軍掌握媒體等等」儘管存在其他議題,但對政治的訴求高於一切。
 現今台灣政治已民主化,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媒體聯絡人、台大哲學系學生洪崇晏認為:「我們面對的問題除了更多元外,也更貼近生活。」
 近年來,台灣在青年就業、媒體、生態環境等各方面出現許多問題。根據104人力銀行統計,101年應屆畢業生將增加3000人,工作機會卻減少了2萬3000多個。大學生一畢業就得面臨工作環境困厄、薪資過低等問題。此外,財團收購媒體造成資訊單一化、經濟開發破壞環境生態,政大歷史系學生呂鴻祺認為,種種的問題開啟了這個世代大學生的集體焦慮。
 面臨社會許多問題,大學生開始站出來,試圖改變台灣社會。投身反漲學費運動的台灣師範大學教育所學生董泓志說:「我們到最後會發覺,除非社會的一些機制被大幅度改變,才有自我實現的可能。」

教育部提出將於102學年度調漲學雜費,各校學生今年10月抗議教育部忽視學生意見。圖/李怡蓉攝

投身社運 盼改善環境
 相對穩定的政治環境與經濟條件雖使這個世代的發展較以往多元,但同時也需產生新困境。大學生認知問題後,以不同方式試圖解決,積極參與公共議題,期待自己的力量能影響更多人,成就理想的未來。
 「有別於以往,我們處在政治相對民主、科技也更進步的世代,但同時也更開放、複雜。」洪崇晏認為這個世代出現很多前所未見的問題,所以在面對環境時,會有一定程度的茫然。
 遇到新的問題時,大學生以自己的方式試圖改變,面對近期媒體壟斷問題,學生發起一連串抗爭,國內近40所大專院校學生群起拍照響應,引起社會關注。洪崇晏認為每個世代都有其應該承擔的責任,「所以我們必須站出來。」他說:「我們必須學習如何應付這個困境,由我們這個世代來向下一代健全的媒體環境負責。」
 除抗爭外,清大電機資訊學院學士班學生呂軒豪認為解決問題需要溝通和討論,才能避免二元對立的思考模式,因此舉辦在地讀書會,讓更多人了解社會面臨的問題,進而思考解決方式。他說:「我們希望能經由這個形式,影響更多身邊的人。」
 「行動一定會有實質的影響,或許無法達到目的,」呂軒豪說:「但藉由學生的參與,至少能讓更多人有機會了解這些議題。」董泓志也說:「參與社會運動或籌組讀書會來深思當代社會的問題,都是改變的契機。」
 大學生關心多元議題及追求新的價值,希望透過行動改善環境。洪崇晏說:「我們或許沒有比較勇敢,但絕對比較多元,我們希望透過自己的力量建立一個更平等的社會。」
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於29日繼續在公平會外抗議,希望公平會能聽見人民的聲音,駁回旺中併購案。圖/洪至謙攝

從己出發 影響社會

 大學生藉由公共參與追求自我實現,試圖影響社會。「個人與社會的實踐是結合在一起,分不開的。」董泓志認為,公共參與是個人對社會的想像,改變社會機制,才有自我實現的可能。
 「年輕人的力量是很大的!如果你有自己堅持的事情並開始影響身邊的人,就一定會帶來改變。」青年不北纜發言人、台大森林所學生林智海說,近期台北市政府將於北投興建纜車,環境與居民權益問題一一浮現,因此他發起活動想盡一己之力,也開始影響周遭的人關心議題。
 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學生傅偉哲認為,如果不做出任何努力或改變,民主的環境隨時會崩解,因此他開始去關心社會議題並思考自己能為這個社會做些什麼。他說:「學生也是這個社會的一份子,對社會也有責任。」
 「社會的改變是漫長的,而非一場運動就會改變。」傅偉哲認為,雖然訴求不一定會被接受,問題也不一定會解決。但他以國光石化開發案為例,政府態度受公民力量影響從力挺轉為否決,因此他更肯定自己能改變社會。
 「這是個不好的社會,但也不算太差。」蘇碩斌認為,既有價值觀鬆動的環境反而為大學生創造機會。「正因為已經沒什麼好失去的,所以學生們反倒可以放手去發展自己覺得最有價值的人生。」  「你會老,我會大。」林智海認為,如果年輕人一開始就選擇妥協,環境永遠不可能更好,要從自己開始改變並堅持理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