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智皓綜合報導】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的研發團隊11月30日發表了對病人更有利的多功能幹細胞新型培養技術,可從一般血液中培養出iPSC,以分化成各種器官細胞,此技術有望大幅改良當前費用高昂、高風險的幹細胞療法。
生物學家抽取血液進行分離,取出內皮前驅細胞(late outgrowth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L-EPC),此內皮細胞存於血管中,透過新技術可轉化成iPSC,無限制自我更新、繁殖,進而轉化成任何組織細胞,不僅能幫助測試新式藥品及疾病,也能培養成各種不同組織治療心臟及循環系統疾病。
計畫執行者阿莫‧拉娜(Amer Rana)說:「我們對於能夠從血液中的細胞培養出幹細胞這項實用且有效率的技術感到十分興奮。」拉娜表示,他們能夠讓約4千個L-EPC轉換成3~6個iPSC,整個過程約24天,比傳統方法迅速;相對以前幹細胞須用切片取得的方式,此技術使用抽血即可,對老人或小孩是一大福音。
此外,血液樣本不再受到保存期限的限制,冷凍過的血液也能適用。這種幹細胞治療方式乃採用自身血液製造出的自體幹細胞,比起以往方法製造的iPSC細胞,此技術採用L-EPC所製造出的iPSC產生病變、腫瘤以及免疫系統排斥的機率更低。
拉娜表示當前的計畫正在測試iPSC的安全性,等到穩定後,便會開始臨床治療實驗,如果計畫進行順利,下一步會開始對數種疾病進行治療,檢驗培養出的iPSC表現如何。
此計畫受英國心臟協會(British Heart Foundation)、醫學研究協會(Medical Research Council)以及威爾康基金會(Wellcome Trust)贊助,起始於西元2010年1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