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廷州參考木刻版畫〈恐怖的檢查〉中的角色,製成塑膠玩具〈228事件場景組合包〉。 圖╱黃舜廷提供 |
【記者高中屏高雄報導】《粗體飛行》聯展5月30日在新浜碼頭藝術空間開幕。策展人、台北藝術大學美術所學生陳廷州表示,文章中較重要的字句常用「粗體」刻意強調,吸引讀者注意力,就像藝術家用創作喚起觀眾關注特定議題。展覽中,三位藝術家分別將主題聚焦於二二八事件、藝術家的身分認同以及台灣年輕人的困境,希望讓觀眾看見藝術家在社會上畫下的「粗體」。
陳廷州的作品〈228事件場景組合包〉取材自藝術家黃榮燦的木刻版畫〈恐怖的檢查〉。〈恐怖的檢查〉是二二八事件的代表作品,刻畫百姓遭警察暴行鎮壓的場面,陳廷州以畫中人物為範本,為小孩設計一組塑膠玩具。他認為玩具能幫助兒童社會化,期望他們能在玩耍同時重建歷史場景、對二二八事件留下印象,未來在教科書上讀到這段歷史時,能產生更深的體悟。
陳廷州另一項錄像作品〈228事件場景組合包之尋找黃榮燦〉記錄他前往六張犂尋找黃榮燦之墓的過程。錄像不時穿插文字,以日記形式描寫在亂葬崗的所見所聞。文中出現「父親如果知道我又去這種/所在/一定會發火」的描述,陳廷州解釋,「父親」承載兩種不同意義,除了表示父親不喜歡自己接觸政治議題,也暗指政府不樂意人民追溯二二八事件的細節。陳廷州補充,二二八事件是一段敏感的歷史,許多當時的知識份子都遭受迫害,造成的影響至今仍然存在,「發表政治意見的恐懼都還深植在台灣人的身體。」
北藝大美術所學生黃舜廷作品《果療大法─生命之花系列》以水果為主題,將各種水果繪成花瓣,拼成一朵朵「生命之花」。黃舜廷將生命之花視作一種民俗療法,宣稱將作品懸掛在平時活動的場所中,便可使患者放鬆、靜心,進而達到治療疾病的功效。觀眾可對照說明書,了解每一幅作品的詳細成分以及適用的患者,
黃舜廷形容,藝術家創作像是在創造信仰,投資作品的觀眾則是藝術家的信徒,他將此現象以詼諧的方式呈現,進一步將水果圖像化為民俗療法,「民眾相信畫有療效才會擺在家裡,就像觀眾認可藝術家才會願意收藏他的作品。」
林國瑋作品〈閨蜜手信〉在三條摺的方方正正的棉被上放置象徵陸海空三軍的軍艦,一旁擺放靜靜發光的燈箱,燈箱上,官員將棉被形狀的禮物盒打開,將「台灣」做為伴手禮贈送給友人。他表示,當兵時期,長官告訴他們摺棉被是為了訓練軍人服從的精神,但林國瑋認為,軍人應該有更大的任務,而非拘泥棉被是否整齊,「很多沒有意義的事情只是要展現下位者的服從。」他延伸此狀況,反映台灣社會制度存在許多問題,但年輕人只能順從、無力改變。
「作品是藝術家說話的方式。」林國瑋說。他們將關注的現象透過作品表達,讓觀眾反思,但也不希望侷限其想像,黃舜廷說:「我們拋出問題,但每個人心裡都有不一樣的解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