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

2015年4月16日 星期四

【理想現實有別 「交換」心態決定收穫一】盼增廣見聞 學生適應不良難如願


 【副刊記者/黃鈞浩 邱柏勳 劉翊怜 卜舒綺 李丞凱 余聰傑】許多學生對出國交換抱持美好憧憬,除了學習當地語言,還能體驗各國民俗風情、結交外國朋友。然而由於文化與制度差異,不少交換生到當地後才發現國外生活不如預期美好,適應不良。與其抱持過度美好的想像,不如轉換心態,抱持平常心,把握交換機會充實自己。

 以交換學生的身分出國學習、體驗異國文化,已是許多大學生的「必做清單」中的一項。不少教授也鼓勵學生出國交換,增廣視野。然而若事前未做好完整規劃,並對當地有充分了解,不僅交換過程中會遇到困難,甚至可能因為無法融入國外生活,最後空手而歸。

 根據台灣大學國際事務處的統計資料顯示,在近三年的交換學生考試當中,一般組的報考人數從391人增加到487人,成長近1/4。而錄取人數也從157人增加到260人。不只學生出國交換的意願提升,成功出國的人數也有顯著增加。

 「我認為理解一個國家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融入他們之中。」淡江大學法國語文系學生葉睿涵表示,希望藉由出國交換,可以考驗自己,並提升語言能力。東吳大學日文系教授蘇克保指出,許多學生出國回來後較敢開口講外語,國外的環境對學生來說是很好的磨練。

 然而儘管越來越多的人想在大學時期出國,不少交換歸國的學生卻表示,國外生活未必如預期中一帆風順。許多人未做足功課,到了當地才發現,在文化、課程、交友、溝通等方面,都跟當初想像的有落差。

 政治大學教育系學生林杰民曾透過扶輪社到法國交換一年。由於出發前忙於考試,未能充實語文能力,到了法國後完全無法用法語與人溝通,課程上也毫無收穫。他說:「原本預期三個月內能掌握基本對話,然而一直到了第七個月左右,才能夠完全聽懂日常的溝通。」

 高雄師範大學英語系學生桂瑭霖同樣經由扶輪社到巴西交換,但到當地後才發現對方沒有為她提供語言學校,只能自學第二外語。「剛開始什麼都聽不懂,真的滿沮喪的。」她表示,所幸巴西人都很有耐心,也很樂意幫忙,情況才慢慢改善。

 政大韓國語文系學生黃冠蓁,大四時前往韓國交換一年。她認為,很多人都對出國交換抱持過高期望,到當地才發現有很多需要重新學習跟適應的事,反而會讓人有種失落感。

 「雖然感覺都像在玩,但我真的覺得交換其實很辛苦。」黃冠蓁說,一個人隻身在國外,很多瑣事都要自己處理、自己去問。一開始雖然對出國很嚮往,但當問題發生,或發現沒有當初想像的那麼美好時,心中就會有股小小的遺憾。

第二篇:【理想現實有別 「交換」心態決定收穫二】不諳當地語言 學習頻碰壁
第三篇:【理想現實有別 「交換」心態決定收穫三】尊重差異 交流促文化理解
第四篇:【理想現實有別 「交換」心態決定收穫四】調整態度 拓展國際視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