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共生苗〉以磁場動力結構的原理,讓鐵瓶中的小幼苗旋轉、擺動,時而發出清脆的金屬碰撞聲。
圖/陳漢聲提供
陳漢聲製作會隨磁力擺動的人造植物,作品〈共生苗〉於木箱中架設磁場,上方放置許多內裝幼苗的鋁罐,受磁力作用時,幼苗會轉動、搖擺,同時帶動鋁罐內的金屬碰撞,使展場充滿清脆的敲擊聲。
家中從事農業生產工作的陳漢聲表示,幫忙培育種苗時,常聽見農具的金屬碰撞聲,附近工廠也不停傳出金屬聲,他藉創作此動力裝置,希望重現記憶中的聲音。他也提到,過去在家中居住,從未留意生活環境,但北上就學後,每次空閒返家,都會察覺環境有許多變化,他便以此經驗結合植物生長的特性創作。他說,植物生長緩慢且細微,易被忽略,因此他放大植物的生長動作至肉眼可見的程度,希望觀者留意幼苗的生長細節,進而關注四周環境的變化。
觀眾、成功大學建築所學生吳俊毅表示,相較一般的平面畫作只能以視覺傳達理念,動力裝置讓觀者透過視覺與聽覺,感受藝術家的想法,十分有趣。
北藝大美術所學生呂易倫的攝影作品《廢地羅曼史》系列亦獲台南新藝獎。他與北藝大美術所學生林羿綺在高雄左營眷村居住四年,期間觀察並記錄眷村生活及拆除過程。照片中,兩人穿著警察制服站立於即將拆除的房屋中,或與鏡頭同視角,目睹怪手拆屋,抑或坐在眷村拆除後的荒蕪中相望。與一般觀光客式的拍攝手法不同,兩人以自拍方式在攝影作品中現身,表達他們也是當地的一份子。呂易倫表示,希望透過此作品,讓觀者知道在台灣某一角落曾發生的事,喚醒更多人關注自己身邊的議題。
《廢地羅曼史》系列以燈箱放置於大型攝影作品後方,呂易倫表示,作品主動發亮除了更吸引人,同時也能讓細節更清楚。觀眾李勗庭則認為,此手法讓攝影作品觀看起來更立體。
由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主辦的台南藝術博覽會已屆四年,今年共有44家藝廊參展。主辦單位更邀請外國藝術家到台南,感受當地文化並現場創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