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記者/林殷敏 林姳儀 倪千懿 邱學慈 吳依宣 蔡昀知】政府自去年推行《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草案》,繪製台灣高教創新的美好藍圖,未來可望有國外頂尖大學來台設立分校,招收國際學生。然而,台灣是否具有足夠誘因吸引國外大學來台,仍屬未知。國內學者不僅對該政策提出質疑,也憂心大學鬆綁造成教育商品化。
教育部將高等教育納入自經區,欲加強我國教育的國際化程度,卻引發正反兩方不同看法。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湯堯認為,自經區的高等教育有助培育頂尖人才、吸引跨國企業,使台灣在國際舞台上更具競爭力。然而,吳昭儒表示國內大學的國際化政策已足夠,當務之急應是讓現行措施更加完善,而非廣開大門吸引國外大學。
目前我國大學已有辦理學術研討會、交換學生、簽訂姊妹校等政策促進國際化,湯堯表示,若自經區高教政策通過,將有機會帶動公私立大學、科技大學進行聯盟整併,培養更優秀的人才,更能提升大學整體競爭力。
跨國高等教育在美、韓等國已實施多年,但在台灣卻是創新作法,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所教授姜麗娟支持自經區的高教政策,她認為學生在本地便能享有國外教育資源與實質交流,在生活中直接展現國際化,是件好事。同時,她也表示教育部應審慎評估自經區對於國內高等教育的衝擊,備妥相關配套措施。
吳昭儒認為自經區將頂尖的教育資源集中,在自經區之外的大學獲得的教學資源量逐漸減少,品質也不精,政府應讓每位學生所得教育資源均等,而非獨惠。反教育商品化聯盟成員、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創作所學生張文華也說:「與其花那麼多錢請別人進來,不如多提供補助金讓學生放心出國遊學。」他認為,教育部應當思考如何改善現有的教育國際化政策,以保障學生出外交流的品質,這才是真正提升國際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