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記者/邱學慈 蔡昀知 吳依宣】在北港鎮民的期盼下,中國醫藥大學於11月25日啟用北港校地重劃區的「舊河道」公園與戶外劇場。鎮民不惜捐出大片土地給該重劃區,只為擁有一所在地大學。近年來,台灣各大專院校積極發展「大學城」,期望大學與社區多能互利共榮,但大學城的負面效應也是教育部與地方政府始料未及的。
近年,大學城發展備受重視,政府與大學開始規劃大學城,希望能為地方帶來繁榮,但結果並不是那麼美好。大學城與鄰近社區的整體規劃,可能會牽涉土地徵收,建設後又會吸引投資客炒房,造成附近房價上漲,種種爭議,使校方與鄰近社區居民產生許多衝突。
交通大學為擴建校區徵收竹北農地,讓農民無地可耕,雙方至今未有共識。交大預計在徵用農地的「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內設立「育成研發園區」,與外資企業合作興建、營運校園。對此,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主任徐世榮表示,交大可以轉向新竹科學園區申請剩餘土地,如此一來就不必徵收竹北農地。此外,若由企業主導校區,勢必罔顧公共利益。交大主導的規劃,缺乏居民參與,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的執行秘書詹竣傑亦指出,交大教職人員多半來自外地,農民無法於大學中任職,在農村生活型態下設立大學,將使土地遭受徵收的農民失去謀生工具。
由政府主導的大學城計畫也未必考慮周全。北大大學城計畫,因彼時台北縣政府規劃不周,造成鄰近房價上漲。縣府原本規劃的是低樓層高級住宅,然因與建商利益不符,遂變更地目,蓋起高樓並密集造鎮。自此,炒房投機客出現,近五年來北大特區房價平均每年漲兩成。彭建文表示,北大宿舍不足,學生只能向外租屋,但投機客囤房,也不會當房東租屋給學生,形成租屋困難的窘境。成大亦有類似情況,成大附近育樂街住戶王淳以提到,大學帶來人潮,卻也炒高了房價,可是受到房價波動影響最大的,還是校外租屋的學生。
詹竣傑指出,政府與民眾總是期待透過土地重劃,帶動地方繁榮,但卻很少想到,這些帶動繁榮的建設或機構,對當地真正的效益有多大?台灣農村陣線研究專員陳平軒表示,國外的大學城多有特定的歷史脈絡,是在與社區居民長期互動下漸漸形成。但交大與北大的大學城計畫,卻將大學城的概念強壓入當地,缺乏與社區的聯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