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三角形外部的鏽蝕,與內部經油與汽車蠟保存下完整的鐵形成對比,體現時間流逝的〈記憶〉。圖/章寧攝 |
來自奧地利的高雲,以當代西方建築立方體結構為基礎,結合東方素材創作〈銅業集團〉。他以針灸針取代地基和鋼筋水泥,乾竹子為建築壁面,蠶繭、木目金充當裝飾,製作出精密細緻的立體銅製品。他將玻璃質藥粉撒在紅銅金屬表層,以攝氏720度高溫燒製成青藍色琺瑯,讓作品在東方媒材的組合下,仍不失歐式建築風格。
歐立婷的作品〈記憶〉用紙張包裹鐵三角錐,利用氧化效果加速外層鐵金屬鏽蝕速度,沾染紙張進而產生剝落現象,她以油和地板蠟保留部分區塊的原始狀態,對比時間流逝所帶來的化學變化。觀眾、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所學生南宇陽表示,隨著時間延續,鐵的生鏽面積也會持續增加,紙張受鐵鏽影響所呈現的斑駁狀態讓他讚歎,他說:「現在這組作品還在持續變化,滿有趣的。」
王以安作品〈我和我〉將銅用鍛敲技法形塑成人像,肩上籮筐內再背著一個相同的小人偶,象徵作者背負過往生命的沉重包袱,出走旅行並在異地開拓眼界,重新反思及認識自己。人像下半部以綠、藍色的油性色鉛筆進行彩繪,飽和色彩比喻作者心境從陰暗到光明的轉變。
紅銅、黃銅、不鏽鋼、鐵、碳鋼等各式各樣工業類金屬經藝術家巧手雕琢,變成一件件工藝品。負責人、南藝大應用所學生余孟儒表示,希望透過舉辦聯展,讓觀眾了解金屬不只用於工業建設,也可以轉換成藝術。
展覽將持續至29日,除展示在學藝術家作品外,也包括南藝大應用所教授徐玫瑩和數件畢業校友作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