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

2014年10月5日 星期日

【自發性服務課 跳脫「必修」框架 三 】從心出發 回饋社會


 【副刊記者╱邱學慈、吳依宣、蔡昀知報導】「台灣的服務學習課,主要是源自美國的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Yale),鼓勵學生入學時別修太多課,應當多走入社會與人群。」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領導學系教授張雪梅表 服務學習課結合本科的專長,才能讓學生從腦(書本)到心(親自體驗)獲得感動。

成功大學服務學習中心執行長曹壬涓則舉了該校服務學習課中的雲南團隊為例,「這個團隊今年邁向第五年,而團隊的指導老師李偉雄老師,更在雲南深耕超過十年。」團隊每年在雲南缺乏公共衛生設施的村莊建造廁所,並教導村民培養正確的衛生習慣,李偉雄老師除了行前勘查場地外,事成後亦會重返之前服務過的村莊檢視使用情況。老師親力親為的態度讓團隊的學生了解到,永續經營的服務才能體貼村民的需求。

然而,老師在這堂服務學習課中並不是主角──率先將服務學習概念移植到國內的東海大學,將服務學習課列為灌檔必修,修習「勞作教育」這門服務學習課的經濟系學生賴方瑜認為,因為這門課沒有指導老師,人人皆須和同學協調掃地區域,如此不僅能增進與系上同學間的凝聚力,更能認識外系的朋友。再加上必須早上八時到場打掃,懂得那份辛苦後,才更會注意校園整潔。 曾昱誠則表示:「老師從來不是領導者的角色。」老師主要是提供理論或者是實務經驗。陳其農表示,當時遇到種植的困難時,才向教授尋求協助,而老師從旁協助的課程安排給了很多自由發揮的空間,能讓學生自己去發想還有檢討。

不論服務學習課中老師的角色是親自參與,或是拋磚引玉的領頭羊,主旨還是透過實踐來學習,但「學而不思則罔」。曹壬涓表示,雲南團隊在每天服務結束後,都會有個引導員啟發團員進行反思,而服務就是一種刺激,透過反思才能看到自己的價值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