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

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

集結雙親故事 「顫抖」現婚姻真樣貌

 【記者張憲巧台北報導】「她跟我說:『我的生命到現在好像沒有彩度』。」演員胡書綿援引母親的話,說明母親的生命經驗是她出演的原因。導演、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暨劇場藝術創作所學生陳品蓉原創作品《我顫抖》24日至26日在牯嶺街小劇場首演。

 《我顫抖》以婚姻、家庭為軸,集結導演、演員真實經歷,探索在時間無形的推移中,日常生活片段如何堆砌成為令人窒息的場景。陳品蓉表示,討論過程中她先請演員分享家人近況,進而講述成長中父母相處的過程。胡書綿述說自己的生命故事:壓抑、大男人主義的父親,讓身兼多職的母親在家庭中背負不少壓力。於是,劇組蒐集一則則雙親民國50年代的婚姻故事編寫《我顫抖》。

 劇作以平行時空、無實物的手法,詮釋三對戀人的婚姻。陳品蓉說明,演員嘗試不使用道具,只以動作讓觀眾感受物件的存在,也使起居空間轉為開放,三對戀人能在相同場地下如分割畫面般同時演出。

 製作人陳羿安描述,作品運用「蛋」的意象來隱喻未婚夫妻對婚後生活的憧憬,但想像和現實常有落差,蛋可能會破碎,於是兩人也彷彿失去相互陪伴的理由。「如流水般的光陰歲月多麼殘忍啊!在你我身上拖延,一路留下顫抖的痕跡。」陳品蓉一語道出劇名的意義。

 有別於其他兩對純戲劇組合,演員林瑞瑜、詹毓仁以舞蹈和簡單語彙展現情緒張力。「愛我、摸我、抱我,我依靠你。」飾演妻子的林瑞瑜對演出丈夫的詹毓仁傾訴愛意,兩人起初步伐一致,猶如天生一對。時間推進,丈夫閉上雙眼,開始哼著自己想聽的旋律,不再理會妻子,舞蹈動作也不再契合。最後當妻子選擇沉默,轉身離開時,丈夫試圖挽留,妻子卻掙扎著只想逃離。

 觀眾、胡書綿的母親在劇後座談提到,她的婚姻可分成照顧公婆、孩子成長及孩子獨立三階段。在傳統婚姻生活中,確實飽受壓力。但她笑著表示,回顧辛苦的過往,「其實倒茶、打掃、整理那些,只要有愛都是小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