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著雜細車的阿森與阿媽譜出一段純純的愛戀。 圖╱夾腳拖劇團提供
【記者李昕諭台北報導】「喝玲瓏喔!賣雜戲喔!」夾腳拖劇團1至4日於西門紅樓演出《阿媽的雜細車》,全劇中、台、日語夾雜,透過阿媽回憶裡的「雜細車」(雜貨腳踏車),領觀眾駛回西元1940年代被日本統治的高雄。
劇中講述阿媽與孫女分享戀愛故事,透過回憶不斷推進劇情。在糖廠做工的阿媽與推著雜細車叫賣的貨郎阿森發展出一段純純愛戀,但阿媽的媽媽卻看中從日本留學回國的醫生。面對愛情與麵包的抉擇,阿媽毫不猶豫與阿森私奔。但後來二戰爆發,阿森遠赴南洋成為軍伕,客死異鄉。阿媽最後雖嫁給醫生,但她於劇尾時輕聲說道:「阿森永遠活在我的心中。」並鼓勵孫女:「有意愛,就愛勇敢去愛。(喜歡就要勇敢愛)」點出當時台灣女性剛萌芽的自由戀愛思想。
編劇吳易蓁表示,她想把台灣社會已經消失的小人物,像是糖廠女工、貨郎或軍伕再搬上台。為了讓劇本符合史實,她也拜訪了以前去南洋從軍的阿伯,希望記錄台灣真實的歷史。她想透過劇情展現女性堅忍、溫柔的特質。她說:「很多苦難時代,真正支持整個家庭的是背後辛苦的媽媽們。」
導演陳彥達分享,導戲過程中,語言是很大的困難。為此還請了台語老師陳豐惠教授道地「高雄腔」。他認為,透過阿媽勇敢追愛的過程,能提醒現代人珍惜所愛。
飾演女主角媽媽、台北藝術大學戲劇所學生周羿汎說:「我們家剛好是住在高雄的全台語家庭!」藉由揣摩自己媽媽的語調和姿態,能夠很快進入角色。周羿汎表示,希望藉角色特質將當時「台灣媽媽的精神」帶給觀眾,也希望大家能認識這塊土地上發生的事。
現場來了許多阿公、阿媽。觀眾謝雲月說:「愛到卡慘死!」她表示,這讓她想起以前和老公通信的羞澀歲月。觀眾林閔華則認為,以前社會不能自由戀愛,卻能珍惜身邊的人。反觀現代社會較自由,卻出現許多速食愛情,帶給她省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