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師大設計系學生製作髮型書《髮型百科》,以素描繪出東、西方共 250 種女性髮型。
圖╱游硯雅提供
【記者莊傑智台北報導】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系第二屆畢業展《衍義》2到9日在華山文創園區展出。其中,三名學生共同製作髮型書《髮型百科》分別介紹東、西方共 250 種女性髮型。
《髮型百科》中以素描繪製250種髮型,並在畫下記錄髮型形成原因、特色,書中也附送小冊子特別介紹各時代的歷史背景。書中介紹包含假髮與真髮,包含十八世紀法國凡爾賽宮流行的高髮髻假髮(pouf style wig)及民國初年五四運動時期,女性短而俐落的五四式髮型。
作者陳亭妤並解釋各時代的髮型均有其歷史意義,中國髮型轉變為例:「夏商周時期時,女性沒有剪髮習慣,因此均留長髮;到了隋唐時代,人民生活開始富足、宗教興盛,就開始流行飛天髻這種樣式。」飛天髻為高聳的髮型,將頭髮分成三份,每份用絲條縛住,並向上盤旋呈環狀。
不過,陳亭妤表示250種髮型的蒐集工作相當困難:「大部分是從照片、畫作甚至陶俑中描摹出髮型大致樣式,但髮絲順的方向都要自己猜想,很有挑戰性。」她也補充,戰亂頻仍的時代幾乎沒有歷史文件或已經損毀,補齊這些資料花費許多心力,觀眾黃郁婷說:「描繪每種髮型感覺要花很多時間,而且他們能為每一種髮型命名,非常厲害。」
另外,髮型百科以雙封面形式製作,將東、西方的閱讀習慣融入書本,右翻頁面為中式直排,左翻頁面則是西式橫排。作者游硯雅表示,從前中、西髮型差異頗大,不過至二十世紀開始已經逐漸融合,她說:「因為髮型逐漸不分東西,而它也是永遠不會結束的一項藝術,因此我們以雙封面編輯,讓它沒有結束的一頁。」
游硯雅也提到:「原先的計劃是製作髮型App,將古代的髮型透過手機的照相功能與人臉融合,不過迫於經費而未能達成。」但現場有提供印有髮型圖樣的透明壓克力版,讓觀眾可以透過板子拍照,留下經典髮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