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大學李清華教授帶領學生研發廢映像管螢光粉資源再生方法,圖為純化回收後的成品。 圖╱李清華提供
【記者陳育綾綜合報導】你能想像廢棄的燈管也能變黃金嗎?大葉大學2日發表的一項研究讓點石成金成為可能!環境工程系教授李清華與學生團隊利用「濕式冶煉法」,成功回收廢映像管中的螢光粉,再生成稀土與有價金屬。不但能減少環境汙染,每年更能創造約新台幣1億2000萬元的產值。李清華表示,在進行「濕式冶煉法」時,先將欲回收的電子廢棄物研磨篩分,增加目標金屬的暴露表面積。再浸泡於酸鹼浸漬劑,將目標金屬溶蝕成液態金屬離子,最後利用純化方式將金屬離子回收。「濕式冶煉法」過去應用於金屬礦業開採,但國內目前無相關產業活動,所以此冶煉法在國內少見。
目前全球有大量廢映像管顯示器及廢螢光粉,因處理技術不成熟,各國多以掩埋法處理。螢光粉含稀土元素銪、釔和有價金屬鋅、鋁,這些用於電子產品的金屬元素,若利用掩埋法不但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更是對金屬資源的浪費。
此外,李清華也指出,研究過程最大瓶頸為組成的複雜性。由於電子廢棄物組成大不同,因此針對各式廢棄物進行回收,須依其特性設計不同冶煉技術。另外,溶蝕後的液體混有多種金屬雜質,目標金屬的分離及純化也是一大考驗。為解決這些問題,團隊花費大量時間及資金嘗試與改變回收步驟,達到最有效的冶煉方式,將廢棄物轉為具商業價值的金屬產品。
參與研究五年的環境工程系博士生洪基恩表示,大學時在李清華課堂中聽到「垃圾變黃金」的概念,從此產生濃厚興趣,並在研究所加入團隊。團隊中另一位環工系博士生廖靖華則說:「實驗過程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分離溶液中的金屬與雜質,我們查詢很多文獻資料也做了許多嘗試,雖然最後還是無法完全分離,但過程中老師的指導和經驗對我們是相當寶貴的。」
研究團隊指出,未來的目標是利用綠色化學與生命週期評估,減少報廢電子產品衍生的廢棄物。此外也希望能進一步回收冶煉過程產生的廢液,達到「全回收、零廢棄」的目標,使地球資源永續循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