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

2014年4月3日 星期四

【韓流來襲 台灣凍未條專題】

 【副刊記者許芷翎、王少筠、林藝臻專題報導】韓國電視劇自十年前引進台灣後,締造一波又一波的「哈韓」潮流,然而也有人持「反韓」立場。韓國到底是個怎樣的國家,讓人愛恨兼具?身為未來競爭主力的台灣大學生,除了接收韓國文化外,是否該進一步思考可以學習並再創新的地方?



韓迷跟風引商機
 從大口吃炸雞、守在電視機追韓劇到瘋狂「拜」口紅,韓流挾《來自星星的你》之勢再度襲台,生活中充斥韓迷現象。「知韓苑」創辦人兼執行長朱立熙表示,韓流(Korean Wave)一詞發源自台灣媒體。韓流風潮從2000年的韓劇《火花》、2002年《冬季戀歌》到今年的《來自星星的你》把韓劇推向高峰。

 熱門韓劇收視率也超越台劇,根據「AGB尼爾森媒體研究」調查,韓劇《主君的太陽》平均收視率0.73,而同時段的台劇《真愛配方》與《A咖的路》平均收視率分別是0.6及0.55。

 駐台北韓國代表部代表具良根(Koo Yang-Keun)曾對朱立熙說:「台灣是韓流的發源地。」台灣不只發明了韓流一詞,也推廣到東南亞、香港、越南及中國等地,是韓流的最大推手。

 韓流盛行也影響台灣穿著打扮和舞風,師大商圈服飾店店長吳哲先說:「2008年因為日本古著風潮開了這家服飾店,大概過了兩年韓流盛行,現在店面大部分服裝都是從韓國帶回來。」

 舞蹈教學業者趙曉賢提及,每週固定兩班教授韓國舞蹈,這月就有防彈少年團(Bangtan Boys, BTS)和少女時代的MV舞蹈教學,台灣流行舞蹈則只有在藝人發專輯時才會開班。

 最近韓劇《來自星星的你》經典台詞「下初雪就應該吃炸雞配啤酒」更引發炸雞熱,間接帶動台灣「韓式」商機。「很多客人來店嘗試千頌伊吃過的韓式炸雞。」韓式炸雞店方店長表示,韓式炸雞製作費工,每天上午11時開始準備,幾乎沒有喘息的時間。情人節後成長二、三成,從賣不到100隻雞,到現在已逼近200隻了,未來還考慮在師大開設分店。

 星星效應也帶動女性消費,國外知名化妝品品牌公關部表示,千頌伊擦過的口紅熱銷,目前已缺貨一個半月,還是有很多客人不斷詢問。政治大學韓國語文學系學生蔡珺愛說:「系上學姐去韓國的時候,也被朋友托買千頌伊的口紅。」

 除了周邊商品,《來自星星的你》劇中場景更成了旅遊目標。旅行社業者林承曄表示,劇中郵輪上的婚宴場景,吸引不少韓劇迷也想搭船一覽首爾美景,他也說:「各家旅行社接連推出相關行程後,韓國團也因此增長兩成,飛往韓國的機位都滿了,5月台灣電視播出後,可能再引發下一波熱潮。」


愛恨交織 各抒己見
 韓劇熱潮掀起話題,政大韓文系學生王文秀認為韓劇會這麼吸引人是因為有很多新穎的題材。她表示,除了內容之外也很喜歡韓劇的拍攝手法,覺得韓國把電視劇當電影拍,更全方位包裝,打造全系列原聲帶,歌詞旋律也會配合劇情,「因此給人韓劇很精緻的感覺。」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學生徐翌桑就表示她曾花新台幣逾千元買偶像見面會的各種周邊商品,甚至為了成功赴韓「追星」自學韓文,連續兩個月,每天花超過1小時看教學影片。她說:「我常常騷擾班上的韓僑,請他們糾正我的發音。」
 
 除此之外,她表示自己也經常做一些瘋狂的事。例如走在路上常會停下來請朋友幫自己和偶像的人物看板合照,甚至為了吃到網路上爆紅的韓式炸雞驅車北上,排隊近2小時才坐進店裡,成為當晚倒數第二組的客人。
 
 然而除了「哈韓」一族外,也有不少人仇視韓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系學生林泳均一提到韓國劈頭就罵,更加入社群網站中,「愛台反韓」與「含你嗎?大聲說我反韓」的反韓社團。他表示自己會這麼討厭韓國是因為父親的公司與韓國企業合作卻慘遭詐騙,虧損高達新台幣上千萬元,因此全家近十年來不曾使用任何韓國產品。
 
 只不過有些人並非偏激地通盤反對,而是不喜歡盲目跟隨的行為。政大廣播電視系學生李永傑表示自己雖然有訂閱「我們就是反韓」臉書粉絲專頁的動態,但自己其實是「反哈韓」。他認為,某些方面的確不太喜歡韓國,卻也不至於排斥,他還是會看韓國電影、聽他們的流行樂,「與其說討厭韓國,我更厭惡的是某些哈韓的人會辱罵自己國家的這種態度。」


良性交流 截長補短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學生欒嘉真也坦言,其實哈韓沒有不好,但是因為對外來文化的開放崇拜而貶低本土文化,就確實不鼓勵了。
 
 政大韓文系系主任郭秋雯也點出台韓文化差異,她表示韓國非常用心在培訓藝人,加上演員的嚴格自我要求,觀眾很明顯可以感受到這是一部認真的戲劇。除了演技、內容外,郭秋雯認為韓國連最基本的場景佈置都比台灣好。她舉《我的自由年代》為例,該片的故事背景為民國80年代,但其中一幕在國家圖書館正門前的戲卻露了馬腳。原因是國家圖書館在當時叫作「國立中央圖書館」,簡稱「央圖」,而非戲中所稱的「國圖」。
 
 郭秋雯說:「講白一點就是青菜啦,隨便弄一弄。」她表示,觀眾水平普遍提升,知道的訊息越來越多,「所以台灣如果繼續用這種方式製作片子的話,真的會被韓國趕過去。」
 
 至於如何改進,文化大學韓文系助理教授許怡齡則認為,韓國文化傳入台灣實質上並沒有好壞,屬於文化滲透。她表示,台灣文化暫時被滲透的確很可惜。該思考的是我們該如何逆滲透韓國?舉例來說台灣藝人鬼鬼上韓國節目《我們結婚了》,透過合作模式,讓外國知道台灣藝人。
 
 綜觀韓國與台灣文化的關係,朱立熙表示,「台灣新一代哈韓,老一輩反韓。」起源於南韓前任總統朴正熙當年口號:「消費是美德。」朱立熙憂心地認為,南韓屬於消費文化,常造成經濟透支。而台灣逐漸從「素樸的節儉文化」轉變為南韓「消費性的奢侈文化」。他說:「台灣應該拋棄大中國韓國觀,發展台灣本位的韓國觀。」
 
 屏教大化學生物系學生留詠晴說:「台灣主流文化本來就以綜合流行為主,算是台灣特有的風潮吧。」政大會計系學生林培茵說:「我們在台灣成長、受教育,思想、理念和民族的根本還存在,所以我們文化不會喪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