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華區地陪郭子瑋(右二)向參加者介紹龍山寺的建築特色及歷史背景。 圖╱黃翊庭攝
【記者黃翊庭台北報導】「台灣樂客放(Local Fun Taiwan)樂玩鄉社創意旅行計畫」22日舉辦「台北西區公車放遊」活動,走訪萬華、大稻埕和大龍峒三地的古蹟與老店,希望讓青年認識「老台北」的文化及在地公共議題,進而強化認同並參與維護地方文化。
全員共分三隊,搭乘公車前往指定景點。景點主要分為兩類,一是歷史古蹟,如大龍峒老師府、萬華龍山寺;一是具有在地特色的傳統產業,如南北乾貨行、茶行及傳統糕餅舖等。活動中也配合景點特色設計遊戲,例如在萬華青草街,由一位參加者擔任猜謎者,其他人則喝下不同飲品,猜謎者需猜測誰喝到真正的苦茶。
大龍峒孔廟旁的保安宮建造於清朝嘉慶年間,也有許多日治時期及民國初年修葺的遺跡,當日地陪宋致誠帶著大家認識保安宮的故事與特色,如工匠不慎將門口的兩隻石獅皆雕刻成公獅的小插曲,以及即將失傳的廟宇工藝交趾陶。
參加者東吳大學心理系學生游佩文認為,大家都生活在台北,卻鮮少關注老台北的地方文化,對很多社會議題都是「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她舉例,大家都知道萬華有許多老人及遊民,卻不清楚背後原因,此活動讓自己開始思考此議題。淡江大學企業管理系學生黃郁茹說:「平常到廟裡都只會拜拜,很少注意到建築,都是在學校裡學不到的東西。」
有別於多數台灣在地參加者,馬來西亞國油大學石油工程系學生陳德宜不會講中文,也很少接觸華人文化,「以前只在歷史課中聽過孔子,但不知道背後的意義。」他表示,參觀大龍峒的孔廟後,才知其在華人社會中崇高的地位。
同是參加者的國油大學石油地球科學系學生狄安銀對龍山寺地下街相當著迷,尤其是老人們最喜歡的卡拉OK場「那卡西」。她表示,馬來西亞沒有類似娛樂,看著台上歌手賣力演唱、台下老人同樂,彷彿進入電影場景般新奇。
東吳財務工程與精算數學系學生黃川瑋是本次活動志工之一,在親身體驗老台北的生活型態後,他觀察到青草文化流失的危機,「中西醫藥水準提升,青草這種民俗療法藥性較慢,就漸漸沒落了。」他希望能藉此機會,協助保存萬華青草街文化。
此活動由一群青年志工設計並籌備,透過在地專家教學與自我修習,希望讓更多人能關心生活周遭的事物。負責志工行前教育的大稻埕文史專家邱翊讚許志工,「他們都很願意走入社區,帶大家更了解這些地方議題,學習態度積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