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帽樂團」於真理大學演出,電貝斯搭配長笛手的笛聲,輕快呈現以現代詩為詞的〈海岸路〉。
圖╱莊傑智攝
【記者莊傑智新北報導】台灣獨立樂團「飛行帽樂團」6日於真理大學演出,演唱以現代詩爲詞的創作曲,詩意的詞搭配古典的笛聲,貝斯、木箱鼓演奏的跳躍音符,呈現跨領域的新滋味。
「妄想上岸的生命擱淺,我定然無法再是一隻被迫離開,又因你而折返的魚,你甚至再也不是,浪花在礁群裡破碎的原因。」〈海岸路〉是畢業於華梵大學哲學所學生廖亮羽的詩作,她同時也是「風球詩社」的社長。詩裡描寫她家鄉花蓮海邊的海岸路風景,歌詞寫出淡淡惆悵的思鄉情懷。
「飛行帽樂團」在為〈海岸路〉譜曲時,設計較為輕快的節奏,一開始只用節奏感重的鼓、貝斯做基底,慢慢加入中音頻的吉他,最後堆疊上笛子的高音。整首歌以切分音、清新主弦律對比鬱悶的歌詞,創造違和感。笛子是歌曲的一大亮點。隨著曲風的轉變,長笛手會改以中國笛吹奏,用不同音色為歌曲增添如詩般的古典氣息。
畢業於真理台灣文學系的「飛行帽樂團」團長劉宇哲表示,將現代詩改編成歌詞,最困難的是韻腳設計。因為古代詩跟歌的韻律節奏是一樣的,但是現代詩與歌的韻律節奏是完全分開的。現代詩在轉化成歌曲時,都要重新設計節奏及歌詞。他說:「最困難的工程是,每個結尾我要怎麼讓詩的意思符合原意,讓它念起來是順的,還要有押韻。」
去年九月,「風球詩社」社長廖亮羽突發奇想,希望將詩社的現代詩與流行音樂做結合。她在詩社社員、台灣大學牙醫系學生林禹瑄與大學樂團「怡然自得」間穿針引線,於林禹瑄第二本詩集的新書發表會中,進行實驗性的跨界合作演出,並正式合體為「飛行帽樂團」。
「飛行帽樂團」當日演唱的曲目包括〈海岸路〉、〈對坐〉、〈波黑美亞〉等,歌詞大部分都源自「風球詩社」的創作詩。詩社結合了喜愛讀詩、寫詩的大學生,並定期發行「風球詩雜誌」,提供大學詩人發表作品的平台。廖亮羽表示:「除了詩稿的刊登,我們也試圖讓詩與生活結合,讓詩與人群結合,這就是詩社的核心概念。」
近期「飛行帽樂團」計劃集合13位詩人的詩改編成歌,有機會推出有聲書,將詩、歌的視覺與聽覺緊緊地嵌在一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