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

2013年12月12日 星期四

妓院喻戲台 《陽台》映劇場人心聲

嫖客來到妓院「陽臺」,著戲服、扮演主教,玩性愛扮演遊戲。 圖/《陽臺》劇組提供

 【記者廖詠恩台北報導】「我們總是希望一切越真越好。」台灣大學戲劇系畢業製作《陽臺》於6日在台大劇場首演。劇情充滿角色扮演的概念,宛如劇場人作戲的寫照,引起戲劇系畢業班學生共鳴。

 故事發生在一家專為嫖客提供各式性愛扮演遊戲的妓院「陽臺」。劇中角色都在「扮演」:三教九流的嫖客來到妓院,著戲服、扮演主教、將軍、法官。妓院經營者IRMA的警長男友想在妓院中塑造一個空間,被眾人所扮演,讓自己的形象被傳頌到永遠。
  
 導演張笠聲說,妓院「陽臺」本身即是劇場,嫖客的扮演遊戲、妓院製造幻覺的手法、嫖客來到妓院所尋求的,都像是劇場人作戲時自問的:「我們到底是什麼?我們在這個社會上要做什麼?」飾演警長的演員楊棟清補充:「劇本和表演習習相關,它把演員比喻成妓女,我們要滿足觀眾的幻想,所以我們去表演。」
  
 舞台也針對妓院扮演遊戲的主題,設計成主教房、法官房、將軍房、陵墓房等四間主題房。房間後方圍繞掛著紅幕的景片車,上方桁架之間有透光的浪板,製造房外天光透進屋內的效果。
  
 舞台設計馬藝瑄表示,為了滿足嫖客的扮演欲望,每間房間都是客製化、不合常理的,因此裝飾道具「都有著不太對勁的趣味」,如用健身器材做的主教椅、機車坐墊做的將軍馬鞍。
 
 故事最後,IRMA為警長男友打造一間陵墓房,嫖客在房中扮演警長角色。但警長擔心自己的存在會影響他人樹立的完美形象,而選擇把自己關進陵墓中。失去愛人、落寞的IRMA支開眾人,面對觀眾席說:「你們可以回去了,你們可以走了。」
 
 飾演IRMA的演員張雲欽說,這齣戲在「剝開劇場給大家看」,許多片段都在談論表演,但其實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在扮演,戲中嫖客扮法官、將軍、主教,以及現實生活中的學生,都是一種扮演。
 
 她說:「演得很過癮」,因為劇末的演出打破傳統寫實劇中的「第四面牆」,IRMA走近、直接面對觀眾說:「結束了,你們可以走了,可以回去扮演你們的學生、你們原本的職業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