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痣然美自痣貼》以幽默、詼諧的手法,諷刺人性的慾望無窮。 圖/侯宇薇提供 |
【記者黃君珺台北報導】「內心的多種衝突與矛盾在對話、交流後,會擦出什麼火花?」以人格分裂為發想,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三年級班展「裂根性Identities」8日在「感恩小館」舉行開幕茶會。30位藝術家利用多元創作形式,描繪五種截然不同的人格特質。
作品緊扣主題「裂根性」,取「劣」的同音字「裂」代表分裂的狀態。參展藝術家侯宇薇解釋,「人格分裂」為一種心理疾病,是人類在後天精神壓力壓迫下產生的多重性格。本次展出以影像、平面繪畫、裝置等形式呈現多種性格,分別為「LOKI 」、「藍色偏執狂」、「我與我」、「體內的客人」與「潛行者」,展出作品分散在公館、師大商圈一帶的咖啡廳。
「體內的客人」把人類身體當作能容納靈魂的房子,腦中的邪惡、希望、徬徨與愛等情緒,都有如住在軀體裡的客人。平面繪畫作品《到底在幹什麼》中,哭泣的面容交疊在一顆長了嘴巴的心臟上,仔細一看,才發現嘴巴裡還有一張嘴巴。嘴巴裡的嘴巴暗喻人們話中有話,哭泣的顏面與吶喊的心臟形成強烈對比,呈現出人們在脆弱時的口是心非,畫面以晦暗的色彩營造人們受傷時外表「堅強」、內心「憂傷」的氛圍。
作品《痣然美自痣貼》仿製類似痘痘貼的黑點,使用者可依照藝術家們設計的面痣圖,將「自痣貼」貼在自己中意的位置,即可改善自己不滿的部位。創作者之一的翁伊珊說:「《痣然美自痣貼》讓觀者對於心中的不滿,獲得短暫釋放的假想。」
翁伊珊說:「只要我們的作品能夠搏君一笑就好了。」因為查覺到台灣社會目前蔓延著一股「不滿」的負面情緒,《痣然美自痣貼》試圖讓觀者找到一個釋放的出口,或是一種自我改變的力量。作品以詼諧的手法諷刺人們對慾望的渴求,凸顯人們試圖改變卻徒勞無功的可笑。
參展藝術家楊佳奇對作品《痣然美自痣貼》最印象深刻,她說:「很貼近社會中女性對於『愛漂亮』的看法,表現手法很幽默、很特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