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樂手廖海婷控制電子裝置製造音樂、音響錯置的感覺,使觀眾在聽覺、視覺上有不同的體驗。圖/王逸群攝 |
《錯置現象》只有兩位擊樂手參與演出,表演空間中三十幾種打擊樂器四散觀眾周圍,更有許多鈸與小鼓懸吊於觀眾正上方。負責作曲的台北藝術大學音樂所博士班學生周莉婷說:「我們讓擊樂器的擺設幾乎呈現對稱,讓演出者與整個場域進行環繞性的『對話』。」
寂暗中,低音鼓一擊打破靜謐,細碎的清亮音效呼應鼓音。兩位擊樂手似對話與模仿,一來一往的輕拍感應版與擊樂器。隨著節奏增快,觀眾與音波的震撼愈加緊密,搭配隨節拍變化的五彩光影,挑戰觀眾的感官體驗。
瞬間絢麗光影與樂聲收歸於無,靜默中,音響傳出的細微對話聲來回穿梭。音量忽大忽小、此起彼落,觀眾還來不及回頭注意耳邊細語,下一秒耳語又從他方四起。接著,圍繞場域的燈光一爍、擊樂器輕敲一拍,開始規律打擊作樂,場域內充斥著人與科技結合的奏樂、炫目的光影變化與空間中迴盪的餘韻。
觀眾並非單向的接收聽覺與視覺的演出,是能自由游移表演場域內。導演王連晟表示,「我們嘗試去開啟觀賞表演的新方式,讓觀眾可以從四面八方感受聽覺與視覺的饗宴。」
觀眾陳柏光認為,《錯置現象》讓觀眾自由游移於表演內相當特別,他說:「我喜歡不受限制的聲音與影像在空間中自由穿梭,搭配觀眾可以自由走動,用自己選擇的方向去看表演。」
瞬間絢麗光影與樂聲收歸於無,靜默中,音響傳出的細微對話聲來回穿梭。音量忽大忽小、此起彼落,觀眾還來不及回頭注意耳邊細語,下一秒耳語又從他方四起。接著,圍繞場域的燈光一爍、擊樂器輕敲一拍,開始規律打擊作樂,場域內充斥著人與科技結合的奏樂、炫目的光影變化與空間中迴盪的餘韻。
觀眾並非單向的接收聽覺與視覺的演出,是能自由游移表演場域內。導演王連晟表示,「我們嘗試去開啟觀賞表演的新方式,讓觀眾可以從四面八方感受聽覺與視覺的饗宴。」
觀眾陳柏光認為,《錯置現象》讓觀眾自由游移於表演內相當前衛、特別,他說:「我相當喜歡不受限制的聲音與影像在空間中自由穿梭,搭配觀眾可以自由走動,用自己選擇的方向去看表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