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

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土石流搬上台 「人間煙火」道現實

《人間煙火》舞台以土石流狀白色雕塑為主,展現台灣人求生存的意志。圖/房國彥提供
【記者楊祥瑜台北報導】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8日至17日在北藝大展演廳演出《人間煙火》。顛覆傳統舞台設計,演員在覆蓋白色雕塑的觀眾席上演出,觀眾則坐在另外搭建的階梯上看戲,縮近觀演距離,讓故事貼近觀眾。


 舞台設計房國彥表示,此戲共有35幕,演員來去頻繁。跟導演討論後,希望建造有多個出入口的舞台,維持演員換幕節奏。

 《人間煙火》原是香港的劇本,描述不同年紀、職業的人們在城市中求生存的意志。為了讓劇本融入台灣,房國彥決定將舞台打造成土石流的景象。因台灣越來越多的土石流,以此象徵劇中角色們所遭受的各種現實衝擊和阻礙,也提供演員多處高低不一的演出場地,詮釋劇情。

 舞台模擬土石流傾瀉的樣子,演員可以巧妙運用舞台特色。其中一幕敘述一位母親想勸回準備離家出走的兒子,在過程之中,兒子不斷往高處爬,母親為阻止他,兩人持續拉扯,最後兒子從高處跌落至地面,揣摩人們追逐理想時,遭遇阻礙。

 故事尾聲,一陣大浪來襲,十位演員扛著約兩層樓高的樹幹道具,暗示需眾人之力,才能度過劫難,開創新的未來。最後,觀眾席突然從中間裂開,演員走進閃著金光的裂縫中,象徵眾人一起走向未來。

 製作土石流雕塑的過程,舞台助理吳婉寧說:「老師先用黏土做型給我們,然後我們採買保麗龍,用鋸子跟發泡劑去做。」調整舞台底下的木製結構後,她們再依據計算出來保麗龍的量去製作土石流模型。

 演員李文媛說,因為演員在排練時還沒有土石流舞台,只能在排練場疊起小箱子來模擬土石流的場景,「很多跌倒的動作都是進了演出舞台之後才開始排練。」但她也強調,因土石流的舞台很斜、很難走,反而能更專注在肢體動作的演出和情緒的詮釋,同時也幫助到表演。

 觀眾廖紫涵表示,高度落差可以讓演員有異於平地的發揮,層次感更多。有些演員從假山上滾下來身上都是瘀青,非常真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