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羿儒綜合報導】網路長期流傳,早晨的記憶力最好。不過,聯合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謝芳郁否認此說法,她指出,每個人的生理時鐘與所需睡眠時間不同,早晨不一定能表現最好的記憶力。
政治大學心理系教授楊建銘分析,影響記憶力包含三層面,首先是「恆定系統」,意指足夠睡眠與記憶力正相關;第二是「生理時鐘」,有人是晚上記憶力較好的「夜貓子型」,有人是早上記憶力較佳的「雲雀型」;第三是「機轉時間」,每人起床後,大腦清醒的時間長短不同,所以早上不一定能有最好的認知能力。
謝芳郁提到,生理時鐘能後天調整,如上夜班的人晚上記憶力較好。楊建銘補充,一般而言,生理時鐘最低點為半夜4、5時,而最高點為下午3、4時,不過生理時鐘會受後天習慣而提前或延後。
輔仁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邱倚璿說明,人一天的生理時鐘雖約為24小時,但性別、年齡等因素,皆會影響作息。
長庚大學職能治療系助理教授陳信壅亦否認此說法,但他提到,研究發現記憶力與時間週期有關。多數人在早上有較好的「陳述性記憶」,而在下午有較好的「語意性記憶」。前者是回想明確事件,如姓名、地點、日期等的相關能力;後者則是連結新知識與已知知識,並賦予意義的能力。
陳信壅補充,早上8至12時適合分析、書寫與數理邏輯工作;中午12至2時適合處理文件、歸檔;下午2至6時適合閱讀或整理文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對這則新聞有什麼想法嗎?一起來討論吧!